“上帝粒子”之父 诺得主彼得希格斯逝世:享年94岁
据媒体报道,“上帝粒子”之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英国科学家彼得·希格斯于4月8日去世,享年94岁。
1964年,他在新的研究中曾预言一种新粒子的存在——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并展示了「上帝粒子」如何通过赋予粒子质量来维系宇宙的整体结构。这一预言,引发了近半个世纪科学家努力寻找,耗资达数十亿美元。
直到2012年,CERN宣布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发现了这种粒子,验证了Peter Higgs的想法。正是这一贡献,使其荣获了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时年84岁的希格斯在他所在的爱丁堡大学并不是什么受上级欢迎的存在,他甚至在任职的20多年里,从来没有和校长说过话。如果不是因为他专注的研究领域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的话,他的大学早在几十年前就会解雇他。
希格斯艰难地挣扎着,为了跟上粒子理论的发展,然而希格斯发表的论文太少了,以至于他成为了他所在部门的尴尬存在。他被同事评价为“有点古怪,还可能脾气有些微暴躁”的爱丁堡大学物理学部门的年轻成员。
希格斯认为随着生活、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如果他是在今天这个忙碌的学术界开始从事他的研究,那么他永远也无法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系统性地阐述自己的开创性理论。如果他失去了爱丁堡大学的工作,那么他觉得他再也无法在学术界找到新工作。
当他确定了关键的粒子时,他的确陷入了狂喜。但是这种喜悦并没有维持很久。因为希格斯兴奋地写下的论文被学术期刊拒绝了。而希格斯决心要将论文发表了,因此他又增添了一些段落来“润色”。
也是在这些新加入的“润色”的段落里,希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了粒子--这是他做的一件非常了不起且幸运的事情,因为就在他修改后的论文终于能够提交发表的当天,另一篇论文出现在不同的期刊上,在那篇论文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和希格斯近乎相同的理论。
但是好在希格斯为了让自己的论文能够发表补充了足够多的新的材料,因此这个粒子可以以希格斯的名字而闻名。最终他和对手论文的作者团队中仍然在世的那位共同分享了那年的诺贝尔奖。希格斯对英国卫报说他从来没有在任何时刻怀疑过自己的粒子。他深信终有一天这个粒子的存在会被证明。
作为一个基本粒子,希格斯粒子也有其独特的量子参数,作为自然界基本粒子中唯一的标量玻色子,按照标准模型预言,其自旋为0、宇称为正。
它在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中起关键性作用,没有希格斯机制,粒子就没有质量。因此,2012年发现的希格斯玻色子也被称为 "上帝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