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绑架节日后,我还能回到最纯粹的节日氛围吗?

我自认为不是一个很传统的人,但说句实话,这两年大伙过节的形式我还是有点不习惯。

前有端午节电商粽子大战,后有七夕节玫瑰套餐脱销,更不用说母亲节、父亲节、清明等等各种日子必然会遇到的促销大战。现在的节日与其说是什么传统佳节,不如说成了电商平台主办的一个个消费节。


这种现象持续了好多年,乃至现在我看得都有点“麻”了

当然,我不否认所谓这种传统节日“电商化”的趋势。

但有时我也不得不承认,这种趋势,已经有点夺舍节日本身的内涵了。

当节日变成电商狂欢

现如今提到情人节或者七夕,恐怕不少人的第一想法是如何费尽心思,购买别有风情的玫瑰、一瓶高贵奢华的香水、一袋巧克力或者是些基本没什么用的时尚小垃圾,去取悦对象。

消费,似乎成为了人们庆祝节日的头等大事。

更不用说各路电商平台还在用源源不断的商品广告,进一步加剧人们的焦虑性消费,里里外外都给人一种:“不买这个,说明你对象根本不爱你”的错觉。


至少AI不同意这个观点

到最后,消费至上的氛围裹挟着欲望,将消费主义的底层逻辑变成一种社会共识,越买就越有欲望,欲望越强就越想要买。即使日后看着买了一屋基本用不上的时尚小垃圾犯愁,破戒后的贤者时间也仅仅维持几个月,新一轮的购物狂欢再起,永无止境的消费欲望又会清空所有的理性。

毕竟,周围的同事和朋友都买了,咱也不能跟着落后不是?

最终,欲望的大手支配着消费者的理性。

而愈发膨胀的消费欲望,也借此抹除了节日本身的丰富内涵。

毕竟,在消费者眼中,这些节日已经只是消费的契机;而在电商平台眼中,节日也早已变成展示促销优异成绩的时机。到最后,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本身变得没有差别、没有区分,成为人们参与电商盛典的理由借口。

所有的节日,都成了一年一度的“满减节”。

或许有些耸人听闻,但眼前确实有着活生生的例子作参考。比如现在的双十一购物节,在一开始也只是单身人士自嘲的自发性节日,但当电商平台发掘到其背后的商业价值后,它摇身一变成为了每年值得大肆炫耀成交量的电商狂欢节。

直到现在,当人们提起双十一时,还能有多少人记得它最原本的“光棍节”内涵呢?

当然,这种本来没什么文化底蕴的节日被如此“遗忘”实在正常。可当商品和消费成为人们衡量节日和送礼心意的标准时,很难不会担忧七夕、端午这样的传统节日,究竟会不会步了“双十一”的后尘。

毕竟说到底,这种消费主义的兴起还是因为物质生活日渐丰富了。市面上,可供选择的商品越来越多,人们的消费能力也今时不同往日。在电商这样简单方便的购物手段出现后,价格和余额都成了冰冷且没有触感的数字,消费的最后一道门槛——对财富的感知也日渐消弭,被情绪煽动的无脑买买买就成了最大趋势。

而比起去了解繁杂的仪式、厚重的文化内核,电商式的“打折”“促销”逻辑实在是简单明了,只要点个立即支付或者加入购物车,完成买买买就能获得节日的参与感。最终就像互联网的发达却让无数年轻人连压缩包都解不明白一样,这般简单粗暴的模式也许终会干掉繁杂的庆祝手段。

一切都因进步变得更为简单,但我们却因此成为了电商营销的奴隶。

也是因此,看看如今已然电商化的七夕,我的内心有着说不上来的拧巴。尤其当人们把消费同过节捆绑起来后,不少人却在这一进程中忘了这个节日的本质:这是属于恋爱的节日,本应是两个人在一起庆祝、互相倾诉彼此的想法与意愿的日子,而非简单互相倾销各种时尚小垃圾。

高档礼物或许是诚意的表现,但最重要的不还是两个人在一起过节的那些点点滴滴吗?

此情此景,无不令人感到惋惜。

当然,对这些事感到惋惜的人也不止是我。虽说不少人深陷现实中的消费泥沼,但有时也有人想要在消费主义的大潮中寻得一丝喘息,感受这些节日最本真、最纯粹的氛围。虽然在现实中,这样纯粹的节日氛围也许难以重现,但在虚拟世界中,重现往日的节日氛围却并非没有可能。一些厂商也敏锐捕捉到了这一情绪,开始在自己的游戏中塑造出这么一个可供玩家“避难”的港湾。

而《逆水寒》,就是其中一员。

纯粹的节日氛围

远的不谈,就说最近《逆水寒》在七夕期间的“鹊梦倾心”相关活动。

在这次的更新中,游戏推出了双人协作玩法“天灯绘梦”,玩家可以通过双人组队,一起绘制孔明灯上的图案,并在绘图完成后和对方一起在云樱岛上放灯。而除了放灯,玩家还可以通过“珠联璧合”这一玩法,双人组队一起玩拼图游戏。参与该玩法的玩家可以获得“夜星”,由此兑换时装五折券、双人表情动作【搭桥】、精美头饰和称号等各项奖励。

看到这些新玩法,我不由得想起了游乐园中的那些情侣限定小游戏。《逆水寒》还特地为七夕节准备了新的活动场景与故事——全新生辰奇遇“亚丁格桑”和全新的七夕任务“寻萤”,还新增了不少七夕节角色书信以及更多的角色七夕祝福。整个大宋全都被浓浓的七夕元素包裹,节日的氛围感和代入感由此直线拉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