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钦、池昊涵:“一带一路”为全球发展提供重要驱动力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始终保持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首先,“一带一路”建设在十年中取得了卓越成就。
一是国际合作新模式得以建立。“一带一路”建设在尊重别国发展道路的前提下,以互联互通为合作内容,通过政策沟通积极与各共建国家及地区的发展规划进行对接,开创了各国既保持自身发展独立性又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新模式。
二是发展和安全基础持续夯实。中国结合自身的发展经验和技术优势,以六大经济走廊为核心逻辑,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建设了一大批互联互通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中欧班列、瓜达尔港、中老铁路、中泰铁路等一系列重大标志性基建项目让共建国家与中国建立了更好合作的基础。
三是平等和可持续的全球贸易体系逐步形成。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进出口额占我国外贸的整体比重逐年提升,从2013年的25%增至2022年的32.9%。“一带一路”建设以可持续逻辑不断推动贸易往来便利性的提升,通过高质量贸易服务促进更高水平的贸易增长,以新的贸易业态强化新的发展动能,形成了由中国持续扩大自身开放引领,以自贸区建设、进口博览会、丝路电商等新形态为支撑的格局。
四是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交易结算体系进一步优化。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为基本载体,“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人民币跨境支付和结算合作逐渐加强,离岸人民币供给渠道持续拓宽。中国与多个国家签署了本外币互换协议,设立了人民币清算行,开展本外币挂牌交易,不断探索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结算模式。
其次,“一带一路”建设为世界贡献了宝贵的经验。
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倡议成功的一个先决要件。十年来的成功经验表明,政策沟通的引领性成效显著,帮助“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凝聚共识、解决问题、增信释疑,深化政策互信,推动合作事项的具体落实,从而促进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就是政策沟通的典范,一方面进行了务实的讨论,另一方面通过详细的成果清单确定落实的抓手。
联通理念是“一带一路”倡议成功的内核。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联通的理念内涵不断丰富,从以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的“硬联通”,到以规则标准统一实现的“软联通”,以及通过文明互鉴和人员交流带来的“心联通”,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明的各个国家和地区,联通了中国与世界,促进了相互联系和共同发展。
共商共建共享是“一带一路”倡议成功的有力支撑。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各共建方既是平等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也是责任和风险的共同担当者。他们能够兼顾合作方的利益和关切,基于共商建设国际化平台与载体,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根据各方的贡献为依据共享合作成果,使共建项目福及双方、惠泽各方,从而实现共赢。
开放包容是“一带一路”倡议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十年时间里,在空间范畴上始于亚欧大陆的“一带一路”,延伸到非洲、大洋洲、南美洲等各地,充分体现了倡议的开放包容性。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与合作方的发展规划对接,欢迎任何国家、企业以及组织加入,对合作方从不搞霸权,不搞封闭小圈子,对合作不设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力求寻找一条全球共同发展的路径。
高质量发展是“一带一路”成功的可持续路径。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高质量建设确保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目标的实现。高质量建设不仅对成果运用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而且以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元素丰富了“一带一路”的内涵。特别是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通过数据的运用实现了基础建设之间更好的联通,在提升各共建伙伴影响力的同时,加速推动市场整体开放和整体布局。
再次,展望未来,“一带一路”倡议前景广阔。
第一,重视共享,实现共赢。随着诸多项目已经建设完成,推进“共享”工作成为下一步的重点。在成果分配过程中,将兼顾中国的自身利益与共建国的诉求,积极进行典型共享案例的分享指导,通过公正合理的建设成果共享机制实现“一带一路”合作整体共赢。
第二,高标准持续贯彻深入,成为未来“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逻辑。展望未来,“一带一路”将以高质量作为评价标准,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新重点项目落地。项目是“一带一路”落实的重要抓手,应以高标准、可持续和惠民生作为评价标准进行审批设立。同时,充分发掘已完成项目的潜力,以“硬联通”为基础,进一步推动“软联通”的连接。
第三,民心相通、文明互鉴成果丰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良好基础。未来“一带一路”将以更广泛的交流,推动民心相通工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行稳致远离不开共建国的民心支持。应利用好疫情后国际往来恢复的契机,大力推动文化、教育、体育、旅游、媒体各方面的国际交流,进一步促进民心相通。(作者分别是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