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昭:踢球看球,各有其难各有其责
新年伊始,中国男足国家队延续去年年底最后一场比赛输球的颓势,热身赛中1∶2负于中国香港队,且连收3张红牌,输球又丢人。刚刚消停一点的足球舆论又将火力对准了男足,有些话说得很刺耳,也有些分析不无道理。仅从比赛结果看,无论热血的球迷,还是不大关心足球的人,都无法接受。
站在球迷的角度看,虽然近年来少有机会直观了解中国香港队的实力,但中国队世界排名第79位,中国香港队排在150位,悬殊的差距表明对方通过大赛争取积分的机会少得多,中国队理应在一边倒的优势下从容取胜。如果比赛场面和结果并非如此,无法向球迷交代。
站在普通人的角度看,中国足球在投入上远胜于对手,体制上也早已步入先进的职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外部条件样样不差,唯独成绩一年不如一年、一届不如一届,没人想得通是何道理。
站在历史的角度看,中国队迈过中国香港队这道关,好像踏了蜀道,难于上青天。38年前也是1∶2输给中国香港队,本来平局即可出线,但少进一球,在世界杯预选赛中被淘汰。20年前,也是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7∶0大胜中国香港队,还是因为少一个进球被淘汰。8年前,又是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主客场两战中国香港队,一球未进,险些再次被老对手直接放倒在晋级路上。
站在现实的角度看,昔日的脚下败将一个一个超到前面,中国队的位置节节退后。恨铁不成钢之心人皆有之,解决问题却不是光靠一腔热情所能达到。世界大赛并非都是棋逢对手,强弱相遇,弱队不因难赢而懈怠,球迷也不吝掌声。一个不自弃,一个不自暴,这正是孕育冷门的土壤。偏偏中国队的比赛,每到局面不妙,常闻“下课”“解散”的杂音四起。看球的不能体会踢球之难,踢球的不知球迷总看输球之痛。
“不挨骂长不大”,这是老话中的糟粕。要是几句痛快一时的发泄也能促成大业,那可真是亵渎了足球运动的美名,侮辱了发奋追求、苦练磨砺的球员。改变中国足球氛围与竞技水平同步下滑的尴尬,以正确的方式朝着共同的目标进击,踢球的看球的要一起做下去。(作者是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