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波:美空军“改革”凸显过度战略焦虑

据美媒日前报道,美国空军正在酝酿一项重大的兵力结构调整,这项调整将重塑美国空军,而且是五角大楼推动应对中国军力发展的一部分。那么,美国空军这场改革真能如其所愿吗?

实际上,美国空军部长肯德尔自去年9月以来一直在制定这项名为“为大国竞争重新优化”的改革计划。据称,在未来几周内,美国空军将宣布合并一些主要的三星级和四星级司令部,如将战斗机和轰炸机整合为单一单位,并加强其预算和规划部门。改革的要义是使美国空军的兵力结构更加优化,建立混合或复合联队,目的是“更好地应对中国”。

首先,尽管美国空军此次调整的动作看上去很大,但并不令人意外。近年来,在大国竞争的背景下,打着应对“中国威胁”的旗号,美军各军种都在酝酿或推进兵力结构等方面的变革,在追求竞争效率方面无所不用其极。如美国海军在“分布式作战”的概念下,大力发展无人作战系统,同时恨不得把运输舰都装上反舰导弹及防空导弹系统,要求“凡船皆能战”。美国海军陆战队也在进行彻底的重组,根据“部队设计2030”概念,美国海军陆战队“跑步向海”,将淘汰其麾下所有坦克和传统牵引火炮,转而使用车载火箭、无人机和精确弹药,其目标是使该军种变得更轻、更快、更有能力在太平洋地区进行快速部署和海上行动。

其次,美军的这些改革无疑都是过度战略焦虑的产物。美国战略界和五角大楼推动兵力变革的理由和前提,无非是以下三点:一是现有的兵力结构是针对陆战及反恐战争,无法适应大国竞争背景下的激烈海空冲突;二是现有的兵力结构没有充分反映新军事技术的发展,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高科技战争;三是随着中国海空兵力的快速发展,美军的传统优势被大幅削弱,在平台数量短期内无法大规模提升的情况下,只能在部署和作战效率方面做文章。

再次,受军政关系和军队内部竞争的影响,各军种为了争预算,所谓的重大变革有很大的噱头成分和表演色彩,实际的效果需要谨慎评估。围绕大国竞争叙事,美军各军种都在积极“讲故事”,凸显自己的存在、能力以及潜力。比如,美国陆军的陆基中导项目,号称是应对所谓“大国竞争”的重要举措,但事实上,该项目增加的些许打击火力对改变中美西太平洋力量对比的影响微乎其微。美国海空军也对此嗤之以鼻,认为海空军已经有足够的投送平台和火力单元,且生存能力要远超陆基中导。

具体到美国空军的此次改革,强调混合编组、精简冗余和扁平化,听起来确实很有道理。其中,一个重要的提议是要组建复合联队。“复合联队操作的飞机能够摧毁敌方防空系统、参与空对空作战和加油——所有这些都由一个指挥机构而不是多个指挥机构指挥。不同飞机的机组人员会定期在一起训练,从而使协调变得更容易、更省时。”这种设想曾经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过试验,当时美国空军将一支战斗机联队改建为“复合联队”,但这种尝试很快就被中止。

问题是,各军种的兵力结构本身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军队指挥系统的复杂和冗余是千百年来经验教训的积累和沉淀,可能牺牲了一些效率,但却保证了稳定和战斗力。鉴于未来战争特别是大国间冲突的巨大不确定性,现在所有关于作战概念和兵力结构的探索,不可避免带有较强的盲目性,哪些要坚持传统,哪些要变革?各国军事改革都需要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平衡。理论上的高效率,在真实的战场环境中,可能会演变成“灾难”。在大国竞争背景下,过度追求竞争的所谓“高效率”,很可能会玩“脱”。

美国及美军在西太平洋最大的挑战,实际是目标等战略问题而非兵力结构这样的战术问题。即看不到或适应不了自身实力的相对衰落,在力量对比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仍在过度追求优势地位。因为目标出了问题,就避免不了在手段和路径等方面的各种折腾。基于这个背景,对美军各种“大新闻”,我们既要认真评估,也要保持战略定力。(作者是“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主任)

热门相关:混在三国当军阀   君归矣   士子风流   名门贵妻:暴君小心点   上古传人在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