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美国以军事化谋求太空霸权

据路透社日前披露,美国国家侦察局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签订了一项金额达18亿美元的机密合作协议,共同开发 “星盾”军用卫星系统。这是美国谋求太空霸权的又一个新动作,这套系统部署到位后,美军太空军事力量空间作战能力将有较大提升,美国依托该系统对盟友的控制力度将进一步加强,太空技术发展也将因此越来越呈现出安全领域战略博弈的显著特点。笔者认为,这势必引发太空新一轮军备竞赛,导致太空治理失序失衡,我们必须要予以高度警惕。

第一,要警惕美国利用小微卫星星座优势强化太空技术霸权。

美国太空版“中心地带理论”提出:“谁控制了地球轨道,谁就控制了近地空间;谁控制了近地空间,谁就控制了地球。”“星盾”系统加速了低轨卫星军事化转型发展,凸显出美国急于抢占外空轨道资源,并企图颠覆现有作战体系的野心。“星盾”系统基于“星链”系统的小微卫星星座群技术,同时具备“星链”系统低成本生产和批量化部署功能,除了能够实现大宽带高速率的星间通信功能外,还可根据载荷种类,执行多种任务。如搭载先进传感器时,利用小卫星轨道低、数量大、重访周期短的特点,美军就可以实现对敏感目标全天候的实时监控。而对于非指定目标,由于“星盾”探测器部署数量大,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就可以迅速识别目标性质判明目标种类,让美军进一步掌控“不对称”信息作战优势。

从“星链”到“星盾”,可以明显看出,美国正在力图构建一种单边的太空军事优势,力图和对手拉开距离,从而实现降维打击。而 “星链”和“星盾”的前后出现,让近地轨道小微卫星成为航天大国、不同阵营之间太空竞赛的主要赛道,俄罗斯已经明确宣布了一个由288颗卫星组成的卫星互联网计划,对有限的低轨卫星空间资源不能拱手相让,抢占频谱主动权,新一轮的太空扩军备战事实上已经开始。

第二,警惕美国以遥感通信卫星为掩护提升太空军事霸权。

太空是美军高度重视的“作战域”。受《外层空间条约》等多部国际法的限制,美军目前尚未有明显动作部署实战化的太空作战武器。但是,“星盾”系统的出现,大概率已经改变了这一切。美军此前曾多次强调,任何军控协议或武器限制规定不能削弱美国为实现国家利益而进行的研究、发展、测试、作战或其他行动的权利。美军现在对外宣称,“星盾”系统是作为国防承包商为政府提供情报通信功能的小微卫星星座群,而“星盾”除了搭载光学传感器合成孔径雷达,以及用于卫星间高速数据交换的激光通信载荷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所谓“机密有效载荷”。

这个“机密有效载荷”完全由美国军方界定。外界推测,美军会以此为契机,在其上搭载用于洲际导弹防御的拦截装置。甚至,“星盾”系统卫星本身可能具有机动变轨能力,又在近地轨道飞行,必要时可以直接变身“动能拦截弹”,对洲际弹道导弹实施“蜂群”式的大规模直接碰撞拦截,从而将导弹防御作战空间拓展到外太空。这种作战功能是掩盖在小微卫星“通信遥感”外衣之下的,外界很难区分其军事功能和民用属性,太空军事化的门槛由此被打破。俄罗斯此前已表示,可能将这种准军事化卫星列为合法打击对象,但是由于“星链”“星盾”部署基数大,现有反卫星手段成本高,也无法彻底摧毁,因此爆发太空核战争的风险与日俱增。

第三,警惕美国凭借太空体系能力塑造太空联盟霸权。

近年来,美国一直鼓吹打造所谓“弹性太空”,利用商业太空技术先进、响应灵活、成本可控的特点,满足美军军事需求,从而形成全方位的一体化太空优势地位。而这种一体化太空优势所形成的技术壁垒,也成为美国绑架盟友的新工具。俄乌冲突爆发后,在美国军方授意下,多家美国商业航天技术公司,向乌克兰军方提供卫星遥感、卫星通信技术支持,以此为由头,美国开始敦促欧洲伙伴升级换代武器装备系统、推广军事数据接口标准,欧洲国家进一步被捆绑在北约战车上。

现在,有了与美军合作的“星盾”,美国就可以更加堂而皇之地深化与其他北约国家和其他盟友的太空军事合作。近期,无论是英国国防部发布的《国防太空战略》,还是北约公布的《总体太空政策》,都强调要实现与美国等盟友间涉太空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太空作战能力的互通互融。可以预见,美国与其盟友在太空军事化上的“同频共振”,必将给太空安全稳定和全球军事格局带来挑战。(作者是国家安全战略研究学者)

热门相关:甜蜜婚令:陆少的医神娇妻   福晋有喜:四爷,宠上天!   重生全能悍妻:张狂大小姐   遥望行止   文娱缔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