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工厂到小作坊

在百度工作了三年后的近一年,总是预感到某些事情的发生。果然,男人的第六感还是准确的。

近半年多的时间,不论是从身体还是精神方面,面对工作都是半死不活的状态,整个团队也是阴雨霾霾。异地的老板不知道咱组在干什么,看上去咱组就是不出活,但实际上就是无活可出。作为一个ToB交付的项目,从去年至今的交付数量是急剧下滑,不仅维护不住老客户,新客户也止步于POC阶段,这个站在工智能风口上的项目,为什么在这个风口上不但没有被吹上去,反而走下坡路了呢,其中的原因我想是多方面的吧。

在百度工作期间,从来不怀疑百度底层的技术能力,或者说是模型效果,但是用户为啥就是不买单呢?我觉得一大部分原因归根于产品设计的初衷吧。一款优秀的,能让客户买单的产品,首先是以人为本的。反观当前产品的形态,以及规划产品的大哥们,好像用户使用体验的重要性,并没有展现出来。更重要的是想教用户做事,做一件看上去结果合理,但是操作路径不能让人理解的事儿。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复杂了。

其次就是组织架构了,作为一个底层的牛马。每次的组织架构调整好像对我们手里的活都没什么影响,都是人跟活走。但是频繁的组织架构调整,频繁的产品形态调整,对我们的目标还是影响非常大的。尽管说需求要紧跟市场,但是老是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总是吃不上新鲜的。所以此处的目标是指,我们到底应该为客户解决什么问题,或者说我们的产品能让客户的某个方面变得更强。但是频繁的组织架构调整,产品各个模块拆分,又融合,再拆分这种发展过程只会让这个产品的目标更难达成。

记得刚来到这个产品组的时候,给人的印象是每个岗位的同事都很专业。专业的算法,专业的后端,专业的项目经理。大家在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那就是打磨产品。直到开始各种负责人被轮换,拆分各种小组,产品开始难用起来,作为测试来说,最大的感受就是工作内容更聚焦于某个方向,集成相关的场景很难做。发现问题后,排查、解决都需要很长的流程,甚至一个问题需要找好几个人才能知道谁去负责解决这个问题。刚熟悉了这种模块的分工后,架构又变了。

直到23年下半年,交付量感觉到急剧下降的时候,我预感到曾经的辉煌回不去了。想过改变,但是百度答应给的也还不错。所以幻想过,维持现状也能活下去。幻想终究还是幻想,不需要这么多的人了,开始不答应给我们这么多了。
然后就离开了。当确定好下家后,感受到轻松的同时,也有很多的遗憾。如果还是曾经的那些人,还是曾经的那个产品形态,共同做更新更有追求的事儿,会不会更好。答案只能由平行时空的另一个我去回答了。

来到了新公司,是个小创业型公司。第一感受就是上厕所不排队了。大家也是在对的时间干对的事儿,第一次迎着朝阳上班,踩着夕阳下班。

新的产品也像上一个产品那样,表现的很有前景,同事们也在努力的推他往一个方向走。

愿时光不负有心人~

热门相关:神级幸运星   诱妻入怀:老公,手下留情!   我真不是暴发户   离婚后她捅破天   脑洞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