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环境惠及的远不止残障人士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
杨朝清
《工人日报》(2024年05月29日 05版)
近日,重庆首份“无障碍友好地图”应用1.0版正式上线,邀请市民前往打卡体验。此次“无障碍友好地图”是助力“无障碍山城”公益行动的一部分,地图共设计了15个点位,包括江北机场、重庆北站、重庆美术馆等交通枢纽和热门景点。(见5月27日《重庆日报》)
在许多人印象中,存在无障碍需求的基本是残障人士。实际上,很多人可能有此需求,比如受伤骨折的青年、行动不便的老人、孕妇,抑或提重物、推婴儿车的人,无障碍环境都显得十分重要。
设置“无障碍友好地图”的初衷在于为存在无障碍需求的人提供帮助与支持,给存在出行障碍的人们提供更多制度保护和人文关怀,让更多人以平等的地位和机会参与社会生活,这是一个文明社会应有的温度。
加快无障碍环境建设,既需要公共层面的制度完善,也离不开个体层面的参与。公共层面,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推进城市更新工程和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障碍设施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从保障特定群体需要到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无障碍需要,再到无障碍信息服务,无障碍环境建设及其理念正在逐渐丰满起来。
个体层面,每个人都可以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一份子,用“有爱无碍”的理念和举手之劳让城市变得更美好。比如,重庆此番上线“无障碍友好地图”后,邀请公众打卡体验并生成测评报告,为后续完善服务打基础。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背后,饱含着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和“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的共同体意识,我们应当为此贡献力量。
电影《无名之辈》中,女主角长年坐轮椅“幽禁”在房间里,虽然以喜剧化手法呈现了她与闯入的两个毛贼的对话,但我们透过屏幕仍能感受到那种绝望和无奈。现实中,我们不愿看到不便出行的人被束缚在逼仄的空间盯着暗夜数星星。期待我们能够凝聚更多“有爱无碍”的价值认同,尊重和善待每一个有无障碍需求的人,让他们能顺畅、便利地进入公共空间、畅享公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