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花呗的年轻人:后悔以前花了很多不该花的钱

2024年是葵葵使用京东白条的第七个年头。从3月开始,失业状态下的她遇到了平台抽贷(指金融机构提前收回贷款),白条、花呗欠款接连逾期,催收短信、电话乃至律师函接踵而至。为了缓解债务压力,她又向360借条贷出一笔款项……

近期,九派财经和多位使用过花呗、白条、美团月付等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的年轻人进行了交流。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他们,在各个平台留下的“足迹”成为信贷平台授信评估的基础,通过一个小小的对勾,将通讯录、收件地址、购买记录等信息授权出去,在算法的精密计算下,落入超前消费的圈套,甚至陷入债务危机。

葵葵告诉记者,她在各个平台的欠款总共超6万元,预计要明年年底还完。“还完后会关闭白条、花呗之类的产品,教训太深了,根本看不到自己的未来。”葵葵说。

【1】年轻人的第一笔欠款

葵葵的第一笔借款发生在本科在读期间。那是她进入大学校园的第二年,需要一台笔记本电脑,但钱不够,于是开通了白条,借款2000元,分三期偿还,每期686元。随后她又开通了花呗,用于在电商平台购买日常用品,并利用充裕的课余时间做兼职偿还每个月的借款。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她毕业走出校园工作。

没了大学校园的庇护和家庭的生活费“输血”,租房、水电、吃饭……各种生活成本向她扑来。“无奈。”葵葵用两个字概括了她继续使用花呗和白条的原因。“我从农村到城市,家里面不能提供支持,就只能自己想办法。普通本科毕业,工资也就普通工资,工作机会不多、不稳定,花呗和白条可以延期还款。”

小肖也在大学期间开通了花呗。“支付宝会定期给你推,说一期可以直接用多少额度,然后我本来就有在淘宝买东西的习惯,顺手开了。”这对她来说是最为触手可及的信贷产品。

在消费信贷产品触手可及的环境中,对理财几乎一无所知的年轻人膨胀了消费欲。

“那时候刚刚从高三单调的环境毕业,到了大学自己可以自由支配钱,家里也从没有教过我理财、比价,也不知道自己穿什么是合适的,就会一股脑地全部买来试一次。”小肖回忆到,在花呗的“纵容”下,她几乎每个月都会将额度全部花完,加上父母给的生活费,一个月的总支出通常是三、四千元,仅在淘宝就能消费二十多单,大多是衣服鞋子。

毕业两年,葵葵的工作逐渐稳定,但她仍然没有停止使用白条和花呗。缺少家庭支持的她始终认为,自己的手里有几千块现金才能感觉心安一点。工资固定发放的情况下,每月还款并不会对她的生活造成影响,于是就这样一直用了下来。

陷入逾期泥潭后,葵葵反思过自己以往数年的消费行为。自负、大手大脚、好吃懒做、上头、月光族——在跟记者交谈时,她用了很多负面词汇形容自己。她说,后悔以前花了很多不该花的钱,一个人去北京旅游,追星买杂志,买扫地机器人,玩游戏充值。

【2】欠款的代价

2023年11月,葵葵被公司开除,因不清楚失业保险金的领取要求,她在离职理由一栏填写了“自愿离职”。往后数月,葵葵一直处于失业状态,没有收入来源,依赖存款偿还贷款度日。那是她真正意识到债务危机的时刻。

时间走到2024年3月,葵葵遇到了平台抽贷。在综合评估她的消费情况后,白条将授信额度回调,葵葵的部分欠款逾期。紧接着逾期的还有花呗和银行信用卡欠款,催收电话、短信乃至律师函接踵而至。

葵葵告诉记者,逾期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她每天都要接数十通贷后人员的电话,对方往往是第三方催收公司人员,但几乎不会自报家门,只会告诉她在某某平台的逾期金额,催促她尽快还款,否则将进入诉讼程序。

当她通过官方渠道联系平台客服时,对方并不会记录被投诉的第三方催收公司,通常只会机械地记录诉求,再交由贷后人员核实处理,事情由此陷入循环,还款方案也没有优化空间。

贷后人员还联系了葵葵的家人。迄今为止,贷后人员给她的母亲打过两次电话,往她的农村老家寄过两次函件。其中,函件的收件人分别为她的叔叔和她本人。葵葵拒收了函件,也向母亲隐瞒了欠款一事。“他们不能帮我,让他们知道了实情,除了生气之外,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她说。

“爆”通讯录、催收时不主动告知身份、平台客服形同虚设……律师董谦接触过的一位当事人也遇到了类似情况。这位当事人目前还有6000元左右欠款,逾期原因是其所在公司已经数月没有发放工资了。

事实上,在开通相关消费信贷服务时,用户早已将个人信息授权给了平台方。如,花呗《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写到,“为了协助授信机构取得与您的联系、降低您的违约成本,需要收集您本人在我们及我们的关联公司(如淘宝、支付宝等)或合作机构处留存的其他联系方式。”

“这些都是格式条款,有很多页,为了强调合法性,往往还会把相关信息划线、加粗,表示已经尽到了提醒义务。但消费者不太会点开来仔细看,也没有协商或否认的权利,往往是选一个小小的勾来达成协议。客观上并没有让消费者充分知晓合同义务和责任。”董谦说。

董谦告诉记者,一个让她困惑的现象是,在当事人积极还款的时间段,催收电话反而打得最猛烈,原来的按月还款也变更为一次性还款。“如果进行一个对比,那些有钱不还或故意转移财产的人员更具有苛责性,而陷入短暂困难又确实能够克服困难的人,他们需要的是给予一定的时间。把时间拉长,自愿承担本金、利息和罚息,也承受得起,要适度允许这种方式的存在。对于这种人群,我称之为‘善意相对人’。”

董谦称,“善意相对人”面临的困境是,要突破现有算法带来的人性困境,希望有条件的平台能够增加反馈、救济路径,优化算法,提升公众与平台信息对接的能力,把这类人群排除在催收范围之外。“在算法的时代,仍需人性补位。”她说。

【3】年轻人决定关闭花呗

通过与多名受访者交流,九派财经了解到,年轻人的第一笔消费信贷大多在大学期间达成,花呗、白条是他们最常选择的产品。而中银消费金融联合时代数据发布的《当代青年消费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消费贷年龄分布上,90后占比为49.3%,接近消费贷客群的一半。

同时,最新的《2024青年客群消费洞察及金融体验报告》指出,当前年轻客群对消费金融产品的接受度日益提高,逾9成受访者均表示自己曾使用过此类产品,过半受访者表示自己曾经或正在使用多类消费信贷产品。

信贷客群的年轻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年轻人的消费能力,与此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年轻人较低的抗风险能力,以及缺位的基础理财教育。

小肖的无节制消费止于和后来的伴侣非非的相识。非非毕业于跨境电商专业,后在银行工作,拥有专业的金融理财素养。在得知小肖的消费习惯后,非非提出帮助她“戒掉”超前消费:第一步便是关闭花呗,开始记账并分析每日支出。

不到半年时间,小肖的消费欲得到了控制,在自己租房的前提下,每个月的消费一般在3300元以内。“你要意识到,花的这个钱本质上是必须的还是非必须的,这一时的快感有没有性价比?”小肖自嘲说,非非现在甚至会觉得她花钱太抠搜,家里建议她贷款买车也被她拒绝。

在多名受访者中,拥有多年投资理财经验的小张是一名还在使用花呗的年轻人,同时也在使用美团月付。他告诉记者,花呗用于网购,美团月付用于吃饭,这两项产品基本可以满足他的日常所需,授信额度也远远低于他的可用存款。在授信额度的限制下,他可以直观地看到每月消费趋势,控制开支;如果是自己记账可能会“做假账”。

但小张也曾关闭过花呗。那是某一年的“双十一”大促,花呗在未充分告知他的情况下,根据他的日常消费以及储蓄情况提升了当月授信额度,从5000元涨到了五位数,导致他当月无意识地超支。一气之下,小张关闭了花呗。他对记者说:“我比较讨厌这种没有隐私的感觉,消费主义给我的感觉就是要把你钱包掏空。”

虽然后悔曾经的无节制消费,认为超前消费是一个陷阱,但葵葵不得不承认,超前消费确实在她无助的时候救过她。“如果没有白条、花呗之类的消费信贷产品,我刚毕业都租不起房子。”葵葵对记者说,超前消费是一把双刃剑,就看能不能克制住、能不能及时收手,这一路都是自己的选择,总要去面对自己造成的后果,一点点去弥补。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的葵葵、小肖、非非、小张皆为化名。)

来源:九派财经

热门相关:以权谋妻   完美再遇,二婚老公有点酷   我家老公超宠哒   萌妻鲜嫩:神秘老公夜夜宠   从现代飞升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