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丨黄松:火车记忆
火车记忆
文/黄松
1996年,父亲在五百公里外的贵州遵义某服装加工厂打工。暑假来了,母亲打算带我去厂里待几天。我们先从铜梁县城乘大巴去重庆,那时候老家还没通高速公路,大巴走国道319线,大概3小时后抵达位于菜园坝的重庆长途汽车站。
记忆犹新的是,除了家乡灼热的夏天,还有大巴反复播放邰正宵的一首经典歌曲《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一路上哼着哼着就学会了,我现在去KTV偶尔也会点唱这首歌,影响已深入基因。到站下车后,母亲却不知道该往哪边走,我赫然看到马路斜对面“重庆站”几个大字,给她指了方向。没想到下一次再从菜园坝乘火车去外地,已是2005年去西安上大学了。
晚上,我们在候车等了几个小时后,终于跟随茫茫人群涌向火车,母亲担心我走丢了,再三叮嘱不要与她走散了,上车落座后她才松了口气。车上汗味、各种食物气味交融弥漫在整个车厢里,以及车厢狭窄的空间,是我对火车的最初印象。随着火车汽笛声节奏性地响起,火车缓慢驶出,九岁的我第一次坐上了开往黔地的绿皮火车。母亲拿出来事先准备好的煮鸡蛋,我一顿囫囵吞咽,一杯白开水收尾,闹腾许久的肚子终于得到了满足。母亲忙着跟邻座大婶唠起了家常,我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次日凌晨5点多,在列车员“遵义快到了,大家做好下车准备”的催促声下,睡眼惺忪的我们赶紧收拾行李下车,火车则继续驶向省会城市贵阳,一个二十年后我工作的地方。
2015年,进入社会七年后,我离开上海来到贵阳工作。当时渝黔快铁还在建设中,虽然我在航空公司上班,但是当时还是选择乘坐火车往返老家。买一张卧铺票,晚上从贵阳出发,睡一觉早上就到重庆,不赶时间的话也很方便。2018年,渝黔快铁通车,两地通行时间从十几个小时缩短为两小时,已过而立之年的我第二次和母亲一起乘火车。不同的是这次是我带着母亲,在飞驰的列车上,我们一路回忆着第一次来贵州的往事。可能是年龄原因,母亲记忆所剩无几,她依靠窗边,更多是听着我不断的回忆和述说。
后来,我带着孩子们去坐火车,偶尔也给他们说起以前我乘绿皮火车的趣事,我虽说得津津有味,他们却不怎么感兴趣。也许是年代不同了,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经历,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回忆,不知道很多年后,孩子们对于火车,最深的记忆会是什么。
作者简介:黄松,航空维修工程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朱阳夏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