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夫”2天打捞漂浮物53.23吨!成都城区各河段目前水势平稳
7月6日至10日,成都市出现持续性降雨过程,降雨主要集中在东部、西部区域。进入主汛期,“暴雨暴晴”“旱涝急转”“大风雷电”等天气增多,面对当前的汛期形势,成都如何做好防汛工作?持续降雨过后,河道内出现的漂浮物又该如何清理?
7月11日,红星新闻记者来到成都市河道监管事务中心了解到,仅7月9日至10日,成都范围内共打捞水面漂浮物53.23吨。目前中心城区上游来水稳定,城区各河段水势平稳,未出现超警戒水位情况。
此外,成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疏掏市政排水管网1709公里,清掏河道淤泥25万立方米,拆除行洪障碍188处。同时,针对内涝易淹点位、地铁站、在建工地等重点部位,实行“一部位一预案”。
洞子口拦漂闸的自动化打渣机
“清道夫”护航河道
2天打捞漂浮物53.23吨
“降低运行水位,增大闸区库容量。请闸口处工作人员及时查看各闸坝口运行情况。”成都市河道监管事务中心县域河道监管和水资源调度科科长陈建国紧盯调度屏,手拿对讲机正在进行调度安排。
画面另一头,大屏幕上正实时播放着成都市域内各河道闸口的运行情况。“成都已进入主汛期,锦江、沙河、磨底河等河道上的30余座闸口,是全市范围内需要重点监控的点位。”陈建国介绍,每当降雨时,除了关注雨情和预警信息外,还会通过防汛指挥系统、沿河监控视频实时观察水情、雨情,“联动上下游水管单位、自来水厂,强化监测预警。”
“暴雨过后,会从上游冲下很多树枝、叶子、木棍等漂浮物到闸口。”陈建国表示,当漂浮物到达拦漂闸时会被拦截在河面,紧接着“机械抓手”会自动打捞漂浮物,并将其传送至打渣平台及时转运。截至目前,中心城区范围内共有拦漂闸2座,打渣机7套。
打捞起来的漂浮物
陈建国介绍,偶尔也会有特殊情况发生,比如上游下来的树枝、树桩过大时,“机械抓手”无法操作,就需要人工辅助作业,“在做好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工作人员进入特制的装备内,而后被放入河道开展作业,工作人员需要将树枝绑好后,再由起吊设备将树枝调离河面完成清理、切割等工作。”
在这群“清道夫”的护航下,目前中心城区上游来水稳定,城区各河段水势平稳,未出现超警戒水位情况。据介绍,7月9日至10日,成都范围内共打捞水面漂浮物53.23吨,共投入156人对中心城区河道水位、水质、险工险段、涉河工地、沿河绿化带等进行全面排查,同时进行河道隐患排查和风险防范,暂未发现严重安全隐患。
防汛“利器”完成泄水
全市疏通市政排水管道1709公里
河道内的水闸口作为防汛抗旱的“利器”,在汛期发挥着拦洪削峰错峰的关键作用。在降雨过后,它为何要泄水?又是在什么条件下需要泄水?
“河道内的水闸可对水流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重新分配,减少或增加某一时间、某一地区的径流量达到调蓄来水的目的。”陈建国介绍,如果把河道内的水想象成一个巨大的“盛水盆”,汛期需要根据降雨情况、上游来水量、流域未来降水量等进行科学分析后,才能决定泄水情况,“降雨过后,开闸泄水,是为了让河道内的水量保持在指定的水深区域,为防汛做好准备。”
此外,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水务局获悉,在全市备汛准备方面,目前已疏掏市政排水管网1709公里,清掏河道淤泥25万立方米,拆除行洪障碍188处。
“现已修订《成都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针对内涝易淹点位、地铁站、在建工地等重点部位,实行‘一部位一预案’。”成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防汛应急准备方面,已储备5亿元抢险设备,26万余件救灾物资,落实水库、山洪灾害危险区、城市下穿隧道、城市易涝点等重要防汛部位负责人,建立2678支5.2万余人抢险队伍,组建300余人专家库,在下穿隧道等防汛重点区域前置抢险力量。
据了解,针对此轮降雨,全市出动巡查人员3368人次、车辆191台次,提前转移受山洪威胁212人,劝返外来人员1276人、车辆224台,无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