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三家国际科创机构落户河套

河套加速迈向“世界级的科研枢纽”,一年来落地多项优惠政策和试点项目。

昨日,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布一周年之际,华润生命健康研究院等三家国际科技创新机构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集中揭牌,意味着河套距离成为“世界级的科研枢纽”更进一步。一年来,河套深圳园区落地多项优惠政策和试点项目,3.89平方公里成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最直接的对接点,聚集了160多个高端科研项目和超过1.5万名科研人才。多重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创新要素向河套加快汇聚,“半小时科研圈”“一站式服务”更为香港高校、企业在河套深圳园区实现成果转化、走向广阔内地市场提供了便利。

筹集百万平米空间,顶尖科研项目扎根

据了解,此次集中揭牌的三家国际科技创新机构聚焦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领域,涵盖央企、高校、龙头企业联合发起的研究研发机构、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转化平台。

其中,华润生命健康研究院暨华润-南科大生命健康研究院将探索央企与高校创新联合体新范式,打造类器官与器官芯片领域的国家级研发平台,服务生物医药和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际总部致力于组织国际创新资源,联合龙头企业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及科技成果中试转化,打造具备全球视野、国际领先的重大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平台。该国际总部是广东省、深圳市在河套科技创新合作区联合部署的国家级综合领域成果转化平台,依托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建设。国际总部将聚焦生物医药与高性能材料领域,布局一批医工深度融合创新项目、高性能材料技术与装备创新项目及配套公共服务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IDEA研究院)牵头成立联合实验室,聚焦具身智能及其通用视觉感知领域,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具身智能和通用视觉感知大模型研究与应用。

回顾过去一年,自《规划》发布以来,河套便迅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高地,吸引着众多企业的投资目光。2023年,河套成功吸引了包括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港华能源研究院在内的30个顶尖科研项目扎根,为园区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规划》提出,要打造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去年9月7日,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正式开园,包括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在内的16家香港科创机构、企业首批组团入驻,超100家企业申请入驻。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行政总裁叶成辉表示,河套的应用场景非常大,能够很好地解决香港应用场景不足的短板。

8月6日,新一批高质量优质科研空间在河套深圳园区集中竣工,总面积约7.2万平方米,汇聚了材料科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前沿项目。

目前,河套深圳园区已建成13个专业园区,筹集科研空间约100万平方米;聚集了鹏城实验室、合肥实验室、广州实验室等国家科研平台分支机构,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开园不到一年已引入50多家香港优秀科创机构、企业。更汇聚了苹果应用研究实验室等6家外资企业研发中心,中国一汽大湾区研发院、招商局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钢研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华润生命健康研究院等大型央企研发中心。

推动制度创新,形成一批首创性探索

《规划》提出,要打造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量旋科技作为河套首家向海外成功交付超导量子芯片的中国企业,不仅在这里建立了先进的超导量子计算机研发中心和芯片生产线,还实现了从量子芯片到整机及算法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布局。

而这得益于河套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去年9月,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发布“科汇通”试点业务操作指引,简化了园区科研机构的外汇管理流程,更让跨境科研资金流动走上“快速路”,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通过“科汇通”拿到了从香港转入的境外科研经费。与此同时,规模51亿元的社保基金大湾区科技创新专项基金落地河套深圳园区,为科研机构与企业提供了更大力度的金融支持。

去年11月,深圳市财政局和科技创新委员会开始在河套区探索适用港澳审计准则,进一步优化了财政和科研资金监管制度。此外,河套还在全国率先开展跨境数据交易试点,并实施了首个深港“联合政策包”以及选题征集制、团队揭榜制等管理制度。

河套发展署署长曾坚朋表示,《规划》发布一年来,河套深圳园区系列制度创新成效显著,已落地实施“双15”税收优惠政策,极大降低了港人港企税负水平;在全国率先实施“科汇通”试点,解决科研机构开办资金跨境流动问题;完成粤港澳大湾区首个以科创企业知识产权为金融标的深港跨境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给人才创新成果赋予金融属性,为人才密集型企业“知识变现”探索出有效途径;出台选题征集制、团队揭榜制等创新机制,推进全面接轨国际科研管理体制机制。

8月7日,“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河套合作区工作站”揭牌。该工作站将为河套深圳园区外籍科研人员“一站式”办理工作许可、停居留提供便利,标志着河套在国际人才引进方面迈出一大步。据悉,该工作站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人才驿站(河套)构筑的“1+N”国际人才服务载体矩阵可为河套深圳园区人才、企业“一站式”提供人才认定、出入境、住房保障等600多项服务。

香港城市大学物质科学研究院(福田)院长陈福荣指出,河套深圳园区给予香港城市大学物质科学研究院(福田)极大支持。目前,研究院正在建设一栋独立的研究大楼,并计划安装该研究院自有知识产权的智能节能玻璃。陈福荣表示,这栋大楼未来将会成为河套合作区的节能亮点。

河套首班深港跨境巴士通车实现“半小时科研圈”;“e站通”引进香港“智方便”团队、香港工联会,为香港企业、居民提供300余项政府服务和商业服务“一站式”办理……这一系列举措,为香港高校、企业在河套深圳园区实现成果转化、走向广阔内地市场提供了便利。“河套科技创新各项服务,没有最便利,只有更便利”。曾坚朋表示。

重点

联动重大平台 打造国际产业中试集聚区

6月11日,河套深圳园区举办河套国际产业中试集聚区中试平台集中授牌仪式。4家已建成中试平台和6家拟筹建的中试平台正式亮相,基本实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领域中试能力全覆盖。

中试平台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产业,对科研成果从高校走进企业、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成功跨越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至关重要。《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实现从研发到工程化的中试转化,打造国际一流中试转化服务平台。战略新兴产业的产品开发周期往往需要数年,而在河套打造中试平台,得益于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源源不断向此汇集,将大大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

作为河套国际产业中试集聚区首批中试平台之一,中国煤科机器人公司建设的河套具身智能机器人中试平台同时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具身智能机器人中试平台。

据了解,河套具身智能机器人中试平台已经孵化了20余款煤矿机器人产品,在推动煤矿机器人行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煤科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雷表示,“河套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人才和资金支持。”而其区位优势让海内外资源在此集聚,“从发现产品问题到验证解决方案,我们在河套能够很好地调动国际化资源”。

河套深圳园区还积极联动香港科学园、深圳光明科学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广州南沙新区等重大平台,开展高水平合作和高效率协同,让更多创新成果在河套合作区研发中试、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产业转化。

热门相关:秦吏   一世倾心:误惹腹黑师弟   交换:二比一   你是我的难得情深   原来你喜欢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