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2024级本科新生入学报到 少年班“小孩哥”们开启大学生活

大皖新闻讯 8月23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迎来了2024级本科新生。“热烈欢迎2024级新同学”、“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校园里一条条热情洋溢,振奋人心的条幅迎接新生的到来,众多志愿者冒着高温酷暑,为新生入学报到做好指引。

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本科生迎新工作在中校区综合体育馆进行。根据此前公示名单,中国科大2024级少年班录取新生52人,当日多名少年班的同学在家人陪同下入校报到,他们中有的是第一次住校,有的则谈到学习和成长故事。

设多个志愿服务点 众多新生有序入校报到

8月23日上午9点不到,大皖新闻记者来到合肥市黄山路与肥西路交口附近,在中国科大中校区北门外,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和保安人员引导车辆和人员进入学校。记者看到,不时有拖着大大小小行李箱的家长和学生走进学校,多名志愿者耐心接待着家长和新生。“今天是2024级本科新生入学报到。”一名大二学生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小组都是志愿者,他们一早便赶到北门这边来了。

8月23日,陆续有新生入学报到

校园内记者看到多栋宿舍楼下以及道路旁都有迎新志愿服务点,烈日灼灼,志愿者们冒着高温不仅帮新生搬运行李、指引答疑,还提供矿泉水。校内还设置了一些引导标识,在路口有引导人员为新生入学报到做好指引。

今年,中国科大2024级本科生迎新工作在中校区综合体育馆进行。体育馆外,一方新生签名墙吸引了不少新生和家长驻足留影。

少年班今年录取52人 12岁上海少年在新生名单中

据中国科大少年班学院此前的公示名单,中国科大2024级少年班录取新生52人,分省份看,江苏省今年入围人数最多,有12人;安徽省位列第二,有7人;同在长三角的浙江省和上海市各有4人。此外,北京有6人录取,湖北有5人,广东有4人,河南、辽宁有2人。其余河北、湖南、江西、山东、四川、天津均有1名同学录取。

校园内的2024级本科新生名单板

录取新生中,有位12岁的“小孩哥”引人关注,他就是来自上海市实验学校的初三学生刘尧。刘尧此前通过了中国科大少年班的校测考试,高考中刘尧也达到了上海市2024年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于是顺利被中国科大少年班录取。据媒体报道,刘尧是一个很让家长省心的孩子,从小就“自制力”十足。进入初中后,他开始自学高中数学,特别喜欢物理、数学等理科学科。除了自学高中和大学的课程,刘尧的兴趣爱好还包括阅读科幻小说,这也成了他的解压方式之一。

当日上午,在中国科大2024级本科新生名单板上,记者看到刘尧的名字位列其中,属少年班学院。

有少年班学子和家长分享学习和成长经历

赵同学(化名)是中国科大2024级少年班新生,8月21日,他便和妈妈、外公、外婆从江苏赶到合肥。对于孩子进入中国科大少年班,赵同学的妈妈在接受大皖新闻记者采访时分享了一些经验。她告诉记者,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上,习惯很重要。学习上,从幼儿园起一直陪伴孩子学习,到小学四年级逐步放手,到初中便全部依靠他自己了。

除了习惯培养,意志力培养在赵同学妈妈看来同样重要。她向记者回忆了孩子8岁时的一次经历,当时孩子因一次意外导致右臂骨折,可是之后将面临钢琴等级考试,“可能其他家长会让孩子放弃考试,但我当时就鼓励他尝试用左手弹琴,右手的谱子则用嘴巴唱出来,钢琴考级在右臂拆线后顺利通过。”在妈妈看来,正是这些事情让孩子敢于克服困难。

“慕名报考的中国科大少年班。”李同学(化名)的爸爸如此说。据其介绍,他们一家是8月22日从辽宁赶过来的,孩子将第一次迎来住校生活。李同学的妈妈则称,孩子从小学习就很自律,喜欢独立思考、生活中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孩子从小对数理方面特别感兴趣。”对于孩子成绩,爸爸则说,成绩会有起伏,但不会和孩子强调这些。

“平时可爱和同学玩了,长跑、游泳、射箭都是他喜欢的。”李同学的妈妈如此说。

“校园环境很好,宿舍条件也不错。”李同学说,宿舍是四人一间,虽然是第一次远离家门来到合肥求学,但他觉得这些对他而言不会是困难,“我可以独立的处理好自己的生活、学习。”

学校设立“绿色通道” 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亲爱的同学,祝贺你被我校录取!瀚海星云万里路,红专并进启新程……”大皖新闻记者注意到,为学生到校报到顺利,中国科大通过微信公众号在8月4日就发布了“2024年入学须知”。

校内有多个迎新志愿服务点

记者了解到,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顺利入学,中国科大设立了“绿色通道”。学生可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如有其他经济困难证明也请出示),在报到现场经所在院系审核、学校批准后,办理学费缓缴和入学手续,之后学校再根据每个学生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资助措施。

根据学校安排,各班级将分别召开新生家长会,8月24日举行新生入学考试。之后,学校将开展新生体检、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等一系列活动。从8月25日起,新生开始为期两周的集中军训。

大皖新闻记者 孙召军 魏鑫鑫 摄影报道

编辑 崔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