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们聊了些啥
浙江宣传消息 9月25日下午,钱塘江畔,“世界市长对话·杭州”暨第九届杭州国际友城市长论坛启动,来自全世界15个国家和地区24座城市的市长或市长代表,以及部分国内城市的市长开启了面对面“群聊”模式。
这些市长所代表的城市,历史和文化各不相同,像希腊的西希腊大区,是奥林匹亚古遗址所在地;意大利的威尼斯则保存着文艺复兴的精华;韩国首尔数字经济发达,还曾举办过奥运会、世界杯、亚运会,等等。
作为不同城市的管理者,市长们肯定有许多共通的话题。那么,这一次在杭州,市长们聊了些什么?又有何深意?
一
“结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为了这次对话,20余位外国市长或市长代表不远万里,打“飞的”来到杭州。身处数字时代,虽然互联网让通讯联系无远弗届,但面对面的真情实感,是网络无可比拟的。
寻一寻“新机遇”。发展离不开交流互鉴。2000多年前,从长安到罗马,丝绸之路架起了连接中国与西方的桥梁,通商所带来的交流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合作,也促进了沿线文明的共同进步。现场有一位市长说,国际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没有人能够单打独斗解决问题,就像家庭也许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你不应该离开它,而是要改变它,让它更有凝聚力。这样的道理,同样适用于城市发展。聚在一起逛逛经贸展览、看看湘湖之美、饱览城市风光,或许可以发现更多潜在的合作机遇,在一次次灵感的碰撞中,新的合作、文化交流也就更水到渠成了。
拓一拓“朋友圈”。朋友总能越走越多、越走越亲。老朋友要常聚首,新朋友更要多聊聊,一场世界市长对话,正是一个难能可贵的“走亲”平台。国际上,有许多城市与城市之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并通过协议形式建立起一种国际联谊和合作关系。像杭州早在45年前就缔结了浙江省内最早的“海外友情”,此后,来自6个大洲的31座城市,先后与杭州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越织越密的“国际友情网”,不仅提升了杭州的国际知名度,也为杭州带来了不少机遇和资源。
看一看“新变化”。只有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才能更加了解中国、读懂中国。此前的G20杭州峰会、杭州亚运会,以及这两天正在举行的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一场场盛会,让杭州的国际形象越来越鲜明、立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作为中国城市的一个“新窗口”,杭州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通过一场场精彩对话、一次次人文交流,让世界透过杭州这扇“窗”,读懂更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二
当来自不同国家、说着不同语言、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市长们聚在一起,他们究竟会聊些什么呢?
城市治理的“锦囊妙计”。城市治理千头万绪,“治城之术”是市长们的基本功和必修课。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到城市建设的规划布局,大事、小事、长远事、眼前事都应在市长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大家也想互相学习“锦囊妙计”。
例如杭州应用数字技术,让一座城的数据都“跑”了起来,如今老百姓关心的车往哪儿停、事在哪儿办等问题,用一部手机就能轻松解决。随着全球数字化浪潮愈演愈烈,数字治理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中外城市的共同选择,一朵朵“数字云”也在希腊、南非等地升了起来。未来,如何让城市治理更智慧、让城市生活更美好?市长们将继续互通有无,开启“头脑风暴”。
经济与环境的“平衡之术”。“经济账”和“环境账”怎么算才能平衡?这个问题是很多城市在发展中必然会遇到的。如何“治城”又“护城”?相信市长们都想将这道题答得漂亮。
当支柱产业和生态环境闹出了矛盾,西希腊大区是如何规划能源转型并进行协调的?明明是工业中心,城里却是青山绿树环绕,塔吉克斯坦的首都杜尚别又有哪些“平衡之术”?近年来,世界上不少城市面临产业转型升级、气候治理等难题,市长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提供了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像杭州,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始终让生态格局作为“美丽杭州”最重要的基底,并深化“林长+河湖长+田长+检察长”机制,实现水清岸绿、点“绿”成金。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良方”。不少游客为了看一眼“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而奔赴杭州,也有很多人因为奥林匹亚遗址所在地而认识了西希腊大区……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资源,让一座座城市的文化和旅游不断融合、释放魅力,城市间也因为民间的文化交流而走得更近更亲,焕发出新的发展活力。
对不同城市的市长们来说,历史文化如何保护、传承、利用、活化的话题,值得一聊再聊。相信以深厚友谊作为文化交流的基础,话题也能聊得更加深入,彼此的合作也将向更多新领域拓展。
三
很多书籍都写满了中外城市之间的交流经。比如700多年前,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穿越丝绸之路来到杭州,通过《马可·波罗游记》让西方认识了这座“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嘤其鸣矣,求其友声。”700多年后的今天,在杭州举办的这场世界市长间的对话,又有何深意?
找到“最大公约数”。中西方城市的文化各有千秋、各具内涵,但其中也有很多相通之处。像中国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情诗,意大利也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史诗,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真挚的情感都能引发人们的深思和共情。正如现场有一位市长说,我们了解文化差异,接受差异,求同存异,这是马可·波罗留给我们的遗产。在尊重城市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的交流与对话,能让城市之间找到“最大公约数”,从而实现更多和而不同的合作,在相互学习借鉴中互利共赢,画出更大的“同心圆”。
找到发展“互补项”。交流不是为了说服,而是为了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和理解。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城市在不同的资源禀赋中,逐渐探索出了更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这正是世界文化多样性本身的映射。如何促使城与城之间更好地理解彼此的发展特点,找到彼此的互补点?如何通过协同释放出各自的发展红利?对话虽然会结束,但交流合作不会停止,这些话题都将不断延伸,促成更多的合作机遇。
携手解决“新问题”。交流与对话,往往是解决共同问题的开始。当前,全球化遭遇诸多挑战,许多国家的城市经济发展也面临困局。对于市长们来说,现在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具备全球视野,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相比国家间对话的高瞻远瞩,城市间的交流会更直接更具体。面对共性的城市治理和发展问题,在交流合作中读懂彼此,将有助于携手应对当下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九月的杭州,秋高气爽、桂花飘香,世界各地的市长们“煮茶论道”,无限的美好未来或许就在此刻开始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