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小吃在台爆火,岛内不淡定了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台湾有很多夜市,但贩卖的东西大同小异。不过,近日有台湾网友发现,台北士林夜市有摊贩开卖南京的传统小吃“梅花糕”,特殊的口感迅速在网上引起讨论,吸引大批民众前去品尝。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日前报道,有台湾网友在小红书上发文透露,去台北士林夜市寻觅美食时,发现有摊贩在卖大陆传统点心“梅花糕”,有红豆泥、芋泥和起司玉米3种馅料可以选择。铺上一层用糯米粉制成的米浆,上面撒上红枣、萝卜干、玉米和小汤圆等小料,最后盖上铁盖加热几分钟即可出炉。该网友直呼自己很幸运,居然碰上摊贩摆摊的第一天,“终于吃到常常在网络上刷到的梅花糕,吃起来甜甜糯糯,热乎乎的,很适合冬天”。他在文中透露,老板是亲自去南京学的正宗梅花糕,目前红豆、芋泥口味一份是50元新台币,起司玉米则是60元。台美食博主莉莉安随后去探店,称赞梅花糕软糯香甜,下方饼皮口感酥脆。台湾中时电子报也派记者前去探访,发现购买人潮“排到爆”。老板是现年29岁的连先生,曾在大陆多地做过小吃生意,后来和湖北籍妻子的朋友学习梅花糕制作技艺。今年因父亲确诊咽喉癌,决定返台照顾父亲。他说,台湾餐饮市场普遍低薪,因此决定自己创业,没料到开业不久就爆红。记者现场询问男女大学生给梅花糕打几分,结果男生给出9分,女生给8.5分,并直呼“好吃”。报道称,到晚上8时许,前来购买的民众仍络绎不绝,即便号码牌早已拿光,人潮还是将摊子团团包围。

其实在梅花糕之前,今年有不少大陆小吃已经在岛内流行开来。农历春节前夕,绿营侧翼曾大张旗鼓地批评大陆螺蛳粉“入侵”台湾,接着民进党当局要求下架。但就算螺蛳粉被查禁,岛内夜市又兴起起源于河南地区的“热奶宝”——温热的血糯米抹上奶油顶,再配上美观又美味的小料,被称作“冬天的冰淇淋”。即使在“绿到出汁”的南部夜市,挂上“河南美食”“抖音热销”等宣传语,销量还是卖到爆。还有海底捞、酸菜鱼,以及四处可见的肉夹馍、煎饼果子等。今年夏天,一名台湾网友发帖称,以前不管是在流动夜市还是固定夜市,比较常见的都是台式、越式、日式、泰式或意式小吃,几乎不见大陆小吃,但最近逛夜市发现“大陆小吃越来越多”,像双皮奶、螺蛳粉等美食在台湾市场越来越流行。不少网友留言称,其实台湾很多食品都源自大陆,“葱油饼什么的都是”,“蚵仔煎、猪血汤原本就是福建小吃”。有台媒称,大陆魔芋爽在岛内中小学生群体中更是早就流行,连家长吃过后都爱上,开始在淘宝团购。嗅觉灵敏的台湾商人闻到商机,纷纷将大陆零食引进台湾,上架于各大卖场和便利店,全台夜市也能看到摆摊贩售。

台湾杂志《独家报道》刊发的一篇文章称,大陆的零食、小吃“逆袭”台湾,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是两岸关系实力翻转之后的缩影,也是大陆崛起后软实力辐射的自然现象。过去台湾美食闻名遐迩,不少大陆游客去台湾,就是要品尝地道的台湾佳肴。台湾也曾是创新小吃的发源地,例如珍珠奶茶,风靡大陆又走红日本。然而民进党执行“抗中”路线近8年,“抗”到最后结果反而令大陆的零食小吃成为台湾地摊经济的灵感源泉,不只拯救了靠摆摊为生的小贩,还满足了无数台湾年轻人求新求变的味蕾。文章称,将大陆小吃引进台湾的“鼻祖”,有些是两岸婚姻的大陆配偶,有些是曾在大陆求学就业的台湾人,在当地学习后再带回台湾。在大陆融合发展的方针推出之前,两岸民间早就随着民众生活往来,在小吃美食上融合发展了,“这些文化现象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放进两岸的历史长河来看,体现的是文化政治等级的大事”。

“当大陆小吃现身台湾街头”,台湾《旺报》17日以此为题发表社评称,两岸血脉相通、文化同根,即便新冠疫情暴发后两岸民众往来交流的活动几乎陷入停摆,但两岸青年人在美食方面的交流实则更加紧密。首先,随着社交平台的发展,网络科技为美食资讯的传播提供了可能。其次,“多元混融”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时代特色,为两岸美食创新融合开辟了发展新空间。文章称,小吃的寻常味是人们对食物的感知,也是对日常生活点滴累积的记忆。千人千味,但口有同好,这是历史的记忆、DNA的痕迹,“味道与生活的紧密交织,使饮食文化透出一种无形的力量,这一力量跨越族群与世代的感情联结,温暖着两岸的人心。两岸民众可以多参与到发现美食的交流中来,共同激发中华饮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张 若)

热门相关:宝贝轻轻:总裁,用力爱!   一个人的一往情深   写给鼹鼠先生的情书   酒店供应商   凤逆天下:腹黑魔君妖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