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李志军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

西安拥有高等院校83所,在校大学生100多万名,各类科研机构460余家。如何挖掘好科教资源这座富矿,让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是西安始终聚焦的关键问题。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西安市科技局聚焦“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这一主题,扎实开展基层调研,实地走访5所高校、8家科研院所、50家科技企业,召开20余场座谈会,摸实情、找问题、听建议,梳理出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是高校院所潜力释放受限。科研人员“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的问题依然存在,高校院所及企业中持证技术经理人比例较低,懂市场、懂专业的复合型技术经理人匮乏。

二是金融要素集聚“裂变”不足。金融机构向创新创业团队贷款、担保的意愿不强,专注于“投早、投小、投科技”的投资基金较少,科技贷款产品周期与成果转化周期不匹配,社会资金连续支撑创新活动的耐心有限。

三是创新发展环境仍需优化。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配套能力有限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科技成果的吸纳能力,导致部分成果向信息更密集、市场化程度更高的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迁徙”转化。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西安市科技局组织召开多次专题会议,研究提出六个方面的举措,着力推进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创新生态化、产品产业化,让更多优秀的科技成果在本地开花结果。具体举措如下。

疏浚成果“源头”。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开展先使用后付费、权益让渡、先投后股等试点,总结推广西北有色院、西安光机所、西北工业大学、西部科技创新港等的成果转化模式。推行科研经费“包干制”“技术总师负责制”,赋予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更大自主权。截至11月底,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393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

架设对接“桥梁”。优化西安科技大市场专业化服务功能,建立全市统一的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平台。开展“梧桐树科转行动”,打造高水平技术经理人(科技经纪人)队伍。创新打造高校专利申请前评估工作模式,促进更多高质量科技成果进入市场。利用这种模式,目前已累计完成专利申请前评估案件11996件,这种模式也被纳入教育部典型经验组织推广。

搭建孵化“暖房”。支持高校院所、领军企业牵头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合体、中试转化平台(基地)以及专业化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开展技术研发、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和小批量生产等活动,孵化培育一批上下游科技企业。今年西安市新增8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增长至34家。

壮大承载“下家”。实施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个工程。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制定支持首台(套)政策,创设新应用场景政策,提升本地产业对优秀科技成果的吸纳承载能力。2022年度,西安市企业研发投入达到294.5亿元,较上年增长16.4%,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提升至49%,较上年增加3.31个百分点。下一步将继续优化研发投入结构,鼓励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

提供金融“活水”。打造涵盖种子基金、天使基金、VC、PE、S基金、并购基金的创投基金生态链矩阵,支持西安市重点产业及新兴领域种子期、初创期项目。全国首创“技术交易信用贷”模式,该模式被《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简报》作为典型经验刊发。探索推出国内首单技术产权ABS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开辟了科技企业“凭技融资”新渠道。

优化吸纳“土壤”。发挥西安国际人才港、西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各类育才留才载体作用。举办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西安国际创业大赛,开展产学研金协同创新等活动,引导项目、金融、人才、市场等要素加速汇聚。今年以来,已举办110余场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活动,推动超660余项科技成果在本地实现转化。

热门相关:都市极品小医圣   我的黑月光女友   一品侍卫   一个人的一往情深   宝贝轻轻:总裁,用力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