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欺凌要有新招 更要完善长效机制

设置学生欺凌举报箱,在厕所安装反欺凌报警器,随时收集学生欺凌线索并及时介入保护。近期,一些地方和学校推出了防治中小学生欺凌的新招。与以往较为常规的安全教育、视频监控、专项调查等手段相比,这些招法让人耳目一新,令人期待。

欺凌通常表现为隐蔽的行为。欺凌者不希望其欺凌行为被发现和聚焦,而设置学生欺凌举报箱,就是要向这种见不得人的隐蔽行为公开宣战,将其“晒”在阳光之下。对欺凌者而言,那些线下和线上的举报箱随处可见,本身就说明欺凌行为已受到周围环境和身边人群的广泛关注,不会被藏着掖着。这种“零容忍”的氛围,势必对他们形成一种震慑,让其有所收敛。对于被欺凌者而言,那些线下和线上的举报箱随时可用,既是对他们鼓起勇气揭露恶行的激励,也让他们寻求帮助变得更容易。同时,对于其他学生而言,也有利于鼓励和方便他们主动揭发身边的欺凌行为。

欺凌经常发生于隐蔽的场所。像厕所这样一些隐蔽的场所,由于监控不能覆盖,成为欺凌经常发生之地。在这些场所安装智能语音警报装置后,只要发出“救命啊”“打人啦”等类似呼救声,就会自动触发预警,老师可随即与现场通话并赶往处置。如此一来,再隐蔽的场所,也不再与外界隔绝。“举头三尺有AI”,这不仅能为被欺凌者壮胆,也能对欺凌者起到吓阻作用。

诚然,这些新招是防治中小学生欺凌的有益探索,甚至填补了以往防治欺凌举措方面的一些空白。然而,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尽管我们期待着新招发挥实际效果,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以这些新招为契机,完善防治欺凌的长效机制。

学校要书写好这些新招的后半篇文章。无论是学生进行了举报,还是报警装置被触发,学校都要第一时间介入,依法依规公正处理。如果欺凌行为被发现后,学校没有进行及时、严肃的处理,而是采取“和稀泥”的做法,或者由于保密工作不到位而致使举报者遭受报复,不仅不能起到防治欺凌的正面效果,反而会引发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如果欺凌事件的处理超出了学校的职能范围,还需要学校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联动和对接。

家庭要培育好这些新招的长效性土壤。研究表明,欺凌者的行为往往与其家庭有较大的相关性。比如,家长平时以比较暴力的方式对待孩子,或以不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人。另一方面,不少被欺凌者曾向家长暗示甚至明示过自己受到欺凌,但很多时候家长没给予足够重视。因此,要注重改善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密切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耐心倾听孩子受到的委屈。

总之,防治中小学生欺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应该不断探索新的手段和招法,更应该不断完善防治欺凌的长效机制。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共同印发的《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以形成防治中小学生欺凌长效机制为目标”。显然,防治欺凌,需要新招,更需要长效机制。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吴寿东)

热门相关:首辅娇娘   强宠头号鲜妻:陆少,滚!   太监武帝   大唐杨国舅   盖世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