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直播应“有所不为”
直播行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大学生积极拥抱互联网,通过直播展示才艺、推介校园文化、进行创业和公益助农等,让人感受到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和敢试敢闯的年轻活力。但日前有媒体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在教室或寝室不分时段直播,影响他人正常学习生活;有些学生为了做直播,陷入经纪公司、培训公司骗局,权益得不到保障;还有人打着“学生”名号直播引流带货,甚至为求流量打擦边球直播低俗内容。
在直播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些大学生参与到直播中来,或出于纯粹的“尝鲜”和兴趣爱好,或为了展示个人才艺,抑或是确实有相关创业、就业的需求。这些都可以理解,不必戴着有色眼镜来审视。
但是大学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尤其是在教室或寝室这样的公共空间里直播,需要把握好边界,绝不能仅凭个人喜好行事。一方面,大学生可以“试水”直播,但必须做好直播与学业之间的平衡。毕竟,作为学生,主业还是学业,若一门心思扑在直播上,很可能得不偿失。比如,有调查显示,在直播时如果想要获得持续稳定的推流,每个月至少要开播20天,每次开播不得低于2个小时,甚至最好大于2个小时。并且这些只是基础要求,想要流量更好还得再加场次和时长。这意味着真正做好直播绝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达成的,必须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所以,避免因为参与直播而耽误学业,应该引起重视。
另一方面,大学生直播一般多在教室、宿舍等校园空间中进行,在直播过程中如何不对他人和正常的校园秩序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同样很重要。像之前有大学生在上课时也开着直播,就引发了很多争议。这背后其实就延伸出新的管理和规范的问题。不管如何,直播涌入大学校园还是要守住边界,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分时间、地点和场合就打开摄像头直播的做法,应该得到规范。
当然,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大学生个人需要注意,还有必要纳入高校管理的优化当中。比如,当前直播经济的兴起已是大的社会趋势。对于大学生直播,高校可以开设专门的指导课程,从技术、理念等各方面给有兴趣的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既让他们少走弯路,也对参与直播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从。同时,还应该完善相应的大学校园直播规范。比如,课堂到底能不能直播,在宿舍内直播应该把握好哪些边界,都不妨通过明确的规范,给大学生清晰的参考标准,减少因此而带来的争议和摩擦。
另外,针对大学生直播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规范的乃至打擦边球的行为,平台也应该在流量分发机制、内容审核等方面,加强导向把关,不能传递和放纵“怎么有流量就可以怎么来”的畸形直播思维,真正为大学生直播提供更多的正向激励。
当直播的“风”吹进大学校园,从大学生到高校管理方再到平台,都应该对此有相应的准备和应对,拿捏好边界和尺度,确保大学生参与直播和保障学业之间的平衡、直播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兼容,以实现趋利避害。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朱昌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