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开展《诺贝尔奖解析-医学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与创新项目
暨南大学与上海卓越睿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大健康人文背景下的《诺贝尔奖解析-医学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与创新项目,王跃春老师担任项目负责人。
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本课程创设了“理工医文”四融合及基于激发学生创新、创造、创意和创作的“四创”多维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程资源、授课方式及课程考评等方面探索基于线上-线下混合的开放包容融合创新的教学模式,经过几轮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形成了多学科多文化交融的课程特色。
本项目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一、主要成果
本课程开放包容、融合创新、形成了独有的课程文化,并开展了多轮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课程围绕多维协同育人的教学目标,通过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挖掘育人元素,优选在线课程教学案例,设计讨论话题,设计在线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教学环节等,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提高了授课效果。学生们创作了一千多件各具特色的优秀作品,参加科研团队,发表高水平论文,参与各种大赛成绩突出。同时,基于本课程,教学团队获得了3门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和20多项教育教学成果奖,课程思政成效显著,推动了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
二、创新点
1.针对特殊学情创设了基于“四融四创”的多维混合教学模式
该模式体现了新医科、新文科、新理科、新工科的交融特点,在线上线下教学的每个环节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创造、创意和创作”等理念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通过创意作品弘扬科学及人文精神,传播中华和世界优秀文化;通过多种语言讲述诺奖故事和中国故事;通过课堂小实验和社会实践落实诺奖精神,让“大健康人文”思想之光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
2.课程自带“思政”元素,三全育人落到实处
课程每个章节都“自带”思政元素,诺奖得主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思想贯穿始终,小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大到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此外,从线上线下的讨论话题、课内课外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到指导学生创作的作品,每个环节无不体现着对真善美的呼唤,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3.课程有特色文化,纪律严明又充满温馨
除了制定融入课程思政的线上线下形成性评价的具体规则之外,主讲教师还利用教改经费设置课程专项奖激发学生创作,形成了特有的课程文化,目前已创作有15大类23小类的创作作品千余件。通过参与式教学、创作型学习和真实性评价,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专长,让他们有很好的参与感、获得感和成就感。
本项目课程自开课以来,暨南大学选课学生超过2000人,覆盖了学校各个校区的23个学院;而通过中国大学MOOC平台、智慧树平台、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等学习平台学习的人数超过了3.5万人次,全国有34所学校的学生选课。目前全国有多个高校如上海同济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天津南开大学、安徽皖南医科大学、云南大理大学等将本课程用于教学拓展资源。
本项目课程紧扣“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科学精神及人文思想”有机融合和贯穿于全课程,通过创设“4步法线上-线下混合式创作分享”及“6轮递进式线上-线下交替式学习”,有效传播了大健康人文理念,有力推动了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