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黄骅港:科技加持,“煤港”华丽转身变“美港”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郑湘琪】夏日午后漫步在莲园的木栈道上,观锦鲤畅游,赏绿树环绕。在呼吸着清新空气之时,人们或许会忘记置身之处是一个煤炭大港。

“莲园”是河北黄骅港生态水系统的第五大水体。“也许在别的地方,生态湖是比较常见的,但黄骅港曾处在盐碱地上,淡水资源是特别匮乏的。”国能黄骅港生产保障中心生态环境科负责人李冬告诉记者,针对这一情况,黄骅港构建了“两湖三湿地”生态水系统,蓄水能力超120万立方米。

据了解,黄骅港通过煤污水回收利用、雨污水处置、生态湖沉淀等关键技术,循环利用雨水、污水、压舱水等低价值水源,年累计回收用水约400万立方米,工业用水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实现污水“零”排海。

同时,黄骅港建立了170万平方米的临海立体绿色景观带,实现31.3%的港区水域及绿化覆盖率,大幅改善了港区生态环境。“现在莲园湖边里的鱼都是长江鱼‘三代’‘四代’了,很多员工都喜欢来散步、喂鱼、摘杏。”李冬说。

作为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大通道的出口,黄骅港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港口和储煤基地。在“双碳”背景下,绿色转型成为港口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黄骅港经过长期摸索,通过智能化改造解决了抑尘和煤污水处理这两大绿色发展的“拦路虎”。

煤炭颗粒小、难定位、自重小、易起尘,黄骅港又长年季风较大,且转运点多、起尘点分散,如何更好地抑尘呢?国家能源集团黄骅港务公司共享服务中心经理王霞透露,港区针对性地开发了粉尘治理技术,通过本质长效抑尘装置、堆场智能水幕装置、曲线溜槽装置以及集成式皮带清洗装置、生态环境智能管控平台等研发,实现煤尘的全链条智慧管控和近零排放。

“我们还开创了‘煤尘’变‘煤饼’的新思路。”王霞算了一笔账,黄骅港已建成三个粉尘制饼车间,每年利用回收的煤污水可制作煤饼28000余吨,相当于创收1000多万元,更有效避免了粉尘的二次污染。

在科技加持下,黄骅港积极推动港口的绿色化、智能化建设,持续增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王霞谈到,黄骅港沿着“单体自动化、协同智能化、决策智慧化”三步走战略拾级而上,攻克了全流程智能化中最难的自动装船的难题,填补了散货港口智能装船的技术空白,还形成了全场景、全工况、全机型的装船机智能化解决方案,推动黄骅港完成“翻堆取装”全链条的智能化拼图,实现智能化运行覆盖生产全流程。

王霞进一步告诉记者,黄骅港综合利用5G、北斗、AI、数字孪生、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翻、堆、取、装效率分别提升了13%、23%、10%、4%。港口通过全流程远程集控的技术改造,卸车流程效率提升2.6%,装船流程效率提升3.8%,直接推动黄骅港吞吐能力由设计能量1.78亿吨攀升为2.15亿吨。

“近年来,我国各个港口大力推进码头专业化、智能化改造,进一步提高了港口的作业效率。”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付绪银近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举例称,黄骅港通过自主创新,港口实现了全流程的自动化作业和现场的无人化作业,装船效率显著提升,辅助作业时间也大幅压缩,现在船舶平均在港时间缩短了2天左右。船舶运行周转效率的提高,为航运企业、港口企业的降本增效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付绪银表示,目前我国智慧港口正在逐步成为水运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名片,一些领域已经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重要转变,为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注入了强大的动能。

如付绪银所言,多年来,我国持续深入推进码头装卸设备、水平运输设备以及堆场装卸设备等自动化,在码头实现全面的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创新这些工作在不断推进,我国港口的自动化技术水平和应用规模总体位居国际前列。

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建成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有21座,自动化的干散货码头有28座,已建及在建的自动化码头数量位居世界首位。基于5G技术的新一代自动导引车、无人集卡等智能化水平运输设备率先投入使用。

其中在2024年上半年,我国港口新增7座大型自动化码头,已建和在建的自动化码头数量继续位居世界首位。全国已建电子航道图覆盖航道里程超过5700公里,今年将深入推动长江干线与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电子航道图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形成长江水系电子航道“一张图”。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完善顶层设计和标准体系,研究建立智慧港口评价体系,大力推进传统码头智能化改造,持续提升港口服务智慧化水平,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水运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付绪银说。

热门相关:极品妖孽归来   十八年后的终极告白2.0国语   美食萌后:皇上,休了你   亿万老公,送上门!   世界第一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