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主播领航,直播电商步入规范化发展新蓝海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网络消费市场新模式新业态不断衍生,有必要针对新情况新变化及时完善商业模式,回应现实问题。

“直播带货”作为新生业态发展迅猛,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行业亟待规范。尤为突出的是,秀场式带货直播领域乱象丛生,部分女主播着装暴露,男主播则口出粗鄙,低俗热舞、恶搞戏谑、谩骂攻击等负面行为屡教不改;而带货话术空洞无物,甚至沦为不良价值观的温床。此外,留言互动、弹幕评论及用户账号注册管理松懈,违法违规信息泛滥,严重污染网络环境。

更令人忧虑的是,部分平台企业置社会责任于不顾,一味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对主播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视而不见,这些直播乱象不仅严重偏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构成威胁,败坏了社会风气,社会各界对此反响强烈,纷纷呼吁必须采取严厉措施予以整治。

在此背景下,直播电商行业的规范化一直在稳步推进,2021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将网络直播营销“台前幕后”各类主体、“线上线下”各项要素纳入监管范围,以解决直播带货存在的问题。在今年7月1日正式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特别强调直播带货的透明度要求,明确规定了主播必须清晰地向消费者说明“谁在带货”以及“带谁的货”。直播行业自此正式迈入了一个全新的规范化发展阶段。

直播间的互动娱乐氛围成为主要吸引力,而产品本身的质量和服务却常常被忽视。直播带货的本质应当回归其初心——即真正聚焦于商品推广与销售,而非被低俗内容、虚假宣传所裹挟。这就要求直播带货必须回归到品质货盘和专业主播的协同模式。

主播在直播带货的商业模式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从选品、讲解到售后,每个环节都需要主播的严格把控。品质主播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沟通能力,还需要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确保直播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其中,选品是直播带货的基础,品质主播需要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专业主播往往制定一套严格的品控体系,从选品、招商到售后等各个环节都进行精细化管理。例如,“交个朋友”为了提升产品质控能力,不让造假商有可乘之机,成立质控实验室,以便建立更为严格的直播间上播商品质量管控体系,进一步杜绝假冒伪劣商品。

此外,理想的带货主播应该具备深厚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的行业经验。例如,烈儿宝贝、陈洁kiki曾是服饰平面模特和女装店主,雪梨曾创办过电商公司和品牌。这些主播不仅懂商品,还能通过专业的讲解和展示,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产品特点和使用方法。

同时,主播的讲解质量和时长也是衡量其专业水平的重要指标。业内共识,一个商品想要讲清楚,自然讲解时长至少需要3~5分钟。主播可以适度发挥,但要围绕商品,并给观众留下足够的时间看清商品,避免过度讲解干扰观众。例如,依据知名主播的带货方式总结出的“黄金8分钟销售流程”,每个商品的展示时长约6~8分钟,确保了消费者能够充分了解产品信息。

售后服务是直播带货的重要组成部分,品质主播需要建立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例如,东方甄选在“梅菜扣肉事件”中为消费者垫付退款,展现了其对消费者负责任的态度。此外,平台也在不断完善售后服务机制,为消费者提供多重保障。

面对直播电商行业存在的问题,各大平台也在积极采取措施,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淘宝直播在2022年联合阿里巴巴认证共同组织了互联网营销师直播销售员四级/中级工认证考试,成为首家组织此类考试的直播电商平台。通过定期组织此类考试,持续推进主播的专业化进程,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专业、可信的直播购物体验,同时也为直播电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直播行业正式迈入了一个全新的规范化发展阶段。而只有高品质的商品、专业素质过硬的主播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实现多赢共赢。平台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积极履行平台主体责任,健全消费争议解决机制,起到“兜底”保障作用,才能赢得用户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