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 交响音诗《千里江山》开启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
交响音诗《千里江山》演出现场 李乐为 摄
8月31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主办的“放歌大湾区 建功新时代——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在广州星海音乐厅举行。开幕式演出由广州交响乐团常任指挥景焕执棒,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香港管弦乐团和澳门乐团的音乐家组成的“中国音协交响乐团联盟——粤港澳大湾区节日乐团”演绎交响音诗《千里江山》。24个网络平台同时直播开幕式盛况,206万观众在线收看。
交响音诗《千里江山》由中国音协交响乐团联盟主席余隆倡导,由全国各地23支交响乐团联合委约,知名作曲家赵麟历时一年创作完成。
将千古名卷活化为音乐诗篇
交响音诗《千里江山》的灵感源于北宋画家王希孟的传世之作《千里江山图》卷。与原画6个部分相对应,赵麟将交响音诗《千里江山》分为6个乐章。管弦乐队分别与笙、琵琶、二胡、钢琴、竹笛等不同器乐及女高音协奏,将6幅风格截然不同的音乐画面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管弦乐队与民族器乐、人声和诗词的交织演绎下,千古名卷活化为音乐诗篇。一幅壮美河山画卷徐徐展开,轻柔的笙演奏,描画出一幅天高云淡、水天相接的画面。通过笙与管弦乐队的配合,表现中国画的写意之美。最后,女高音李思音在箫、竹笛独奏与乐队协作下,咏唱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中的诗句,展现万山入海、邈远开阔的意境,将音乐会推向高潮。音中有画,以乐成诗。《千里江山》以音乐为“笔”、舞台为“卷”,让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穿越千年时空,打动在场听众。
担任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已近20年的知名指挥家余隆是《千里江山》创排演的主要推动者。他表示,这部作品通过气势磅礴的管弦乐,演绎祖国河山壮阔,运用不同的独奏乐器展示人在面对自然时的内心感受,让观众感受中国文化之美,唤醒爱国热情。
“这部作品巧妙融合了各具特点的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编排新颖,让观众如临其境,非常贴合大家所熟知的《千里江山图》。”景焕解析道。“以画入乐,让我在演绎时气动如笔动,感觉置身千里江山之中。”担任本场音乐会竹笛及箫独奏、来自香港的艺术家杨伟杰说。
看完整场音乐会后,观众刘女士仍意犹未尽:“整场交响音乐会传递浓浓的中国文化韵味,脱胎于千古名画,又具有时代韵味,给我们带来了难忘的视听盛宴。”
粤港澳乐团合作默契
“音乐会体现了过去3年多粤港澳乐团合作的成果。”广州交响乐团团长陈擎介绍,作为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的开幕音乐会,交响音诗《千里江山》从立项、创作到演出,每个环节都充分体现粤港澳文艺界的紧密联动。创作之初,在余隆和中国音协交响乐团联盟的推动下,4支大湾区乐团都积极参与了联合委约。而乐团的集结从最初策划到组织演出,都有高效顺畅的工作机制。“这深刻体现了大湾区艺术界长期互动的深厚积累,体现了粤港澳同声同气的精神内核。”陈擎说。
“非常荣幸与大湾区艺术家共同演绎这部中国交响乐与民族音乐融合的优秀作品。”杨伟杰说。他在香港出生长大,后北上求学,如今在大湾区从事民乐教学与演艺工作,现任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三地音乐界激荡新创作火花
“组成粤港澳大湾区节日乐团的4支乐团都在国际上享有知名度,具有雄厚的实力。”在陈擎看来,大湾区音乐界在民间的互动由来已久,在人员、物资、乐谱的共享上,已形成共荣共生态势。“大湾区文化艺术圈的合作空间非常广阔,未来将积极推动更多大型作品演出或委约创作的合作项目,并将以此为契机,联手拓展青年艺术项目,为大湾区青年打造更广阔的交流发展平台。”陈擎说。
深圳交响乐团团长聂冰认为,大湾区文化相融,演奏家在文化认同和自然情感上很容易达到共鸣。“粤港澳交响乐团间日益频繁和紧密的交流合作,相信将为人文湾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聂冰说。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与大湾区的交流也从不间断。”香港管弦乐团行政总监何黎敏怡介绍,香港管弦乐团2021年就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参与了“香港周2021@广州”系列活动。“乐团非常重视与大湾区其他艺术团体的合作,未来将推进更紧密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构建新的湾区艺术力量。”何黎敏怡说。
“大湾区乐团联手演奏《千里江山》,展现了大湾区发展与文化交流的广阔前景,意义不言而喻。”澳门乐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许健华表示,澳门乐团将积极融入人文湾区建设,希望粤港澳艺术机构不断加深合作,催生更多被业界接受、受大众欢迎、反映大湾区生活的精品力作。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