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 四川大剧院以情怀详解戏剧文化出圈密码

7月21日,一张《醒·狮》海报刷屏了朋友圈,在四川网友们的呼吁下,广州歌舞剧院创排的舞剧《醒·狮》当晚在四川大剧院空场演出,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特殊的云上演出,获得340万人次观看,4778万人次的关注,140万网友点赞,5.38万多条转发和评论。谁也没想到,这场因疫情防控需要而改为线上的演出,连日来竟成为四川、广东乃至全国的热点文化事件,成了国内戏剧圈乃至文化圈不可忽视的现象。

实际上,《醒·狮》是个老项目,线上观演也不是个新鲜形式,“老项目”+“老形式”为何在四川大剧院碰撞出了新火花?这一热点文化事件的背后,有更多值得人深思的问题。

从一个情怀说起

四川大剧院的魅力在于作为“人民的剧院 艺术的殿堂”,永远把人民放在前面,回溯它走过的这3年,你会解读出蕴藏在时间背后的一座剧院心系时代与人民的文化情怀。四川大剧院似乎从未刻意追求过“流行”,却总能再造流行,原因正在于四川大剧院已呈现出多观念、多风格、多面貌的舞台演出样态,在于始终辩证地协调“守正创新”的关系,总能在经典流转中,为观众营造新的期待。经过3年的积累和努力,四川大剧院培育了一大批艺术的爱好者,特别是一批年轻观众。剧院也向着更有情怀、更有温度的文化中心跃升。

“人民的剧场”的情怀|把好戏带给观众

2019年8月8日,新建成试运营的四川大剧院“接棒”为观众带来的谍战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该首演舞剧连演4场,票全部售罄,在四川均是首例!2019年10月11日晚,由意大利热那亚·费利切版歌剧院原版歌剧《图兰朵》作为四川大剧院的“开幕大戏”,正式开启了成都的歌剧时代。《巴黎圣母院》《芝加哥》《斯拉法的下雪秀》《白夜行》《杜甫》等一大批精品演出将最震撼的世界级品质剧目带到成都,为四川演艺行业的国际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造就了大剧院3年间文化事件厚积薄发的“井喷”之势。

2019年在文殊院举办《优人神鼓》户外快闪禅意之旅;2020年疫情突发后,四川大剧院于当年出品抗疫主题原创音乐剧《遍地英雄》,谱写了平凡英雄的壮歌,感动数万观众;2021年在演出市场疲软之际,四川大剧院引进明星话剧《如梦之梦》,成为“一票难求”的现象级文化事件,引领了疫情下的文化市场恢复繁荣;为保障舞剧《朱鹮》第300场在四川大剧院顺利开演,在全国剧院中开创先河,首次为观众提供免费核酸,树立了正面社会形象与良好口碑;此外,还每年承办“剧美天府”优秀剧目演展季、成都戏剧节,开展四川大剧院跨年音乐会等丰富多彩的高品质文化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正因为我们有群众基础、有剧粉圈子、有资源积累,一直以来磨练“本手”,才会在这一次出现令人惊喜的“妙手”,将品质佳作引进剧场,将文化艺术内容视为核心价值的四川大剧院,将妙趣横生的戏剧活动带进整座城市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也是一种使命和情怀。

四川大剧院刘传董事长的情怀|打造文艺“梦工厂”

近年来,从《国家宝藏》的播出,到《朱鹮》《只此青绿》的出圈,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热切期待。“这也促使我们演艺人以更加开放的思维跨界合作,不断探索让戏剧‘活’起来的有效方式,四川大剧院不是剧场,而是集演出经营、剧目制作、艺术普及教育、艺术交流、殿堂经营和创意产品开发于一身的多元化、多功能的西部地区演艺中心。”对此,四川大剧院董事长刘传在建院之初就有了明确的功能定位,并分享了三点经验。

一是深挖内涵,让戏剧“潮”起来,找到戏剧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戏剧沉浸式体验,就是这种结合的代表。“大家能够感受到发现戏剧的惊喜感,代入感和满足感,激活了年轻人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兴奋点,在社会的共情里,寻找情感最大的公约数。”

二是创新表达,让戏剧“活”起来。以戏剧为媒,打造巴蜀文旅IP,让戏剧艺术由“小众”融入“大众”通过戏剧展演、论坛、展览等多种形式突破了传统剧场空间的限制,在更广阔的城市场景下推广戏剧文化,从学校到社区,从厂房到医院,从企业到博物馆……活生生的艺术之美被带到了城市各个角落,城市也由此跃动起丰富多彩的文化脉搏。

刘传说,还有一点,就是科技赋能,让戏剧“动”起来。疫情以来,剧场演出频遭“取消与推延”的挑战,只有新技术能为多元场景提供了发展空间,让文化精品以更快的速度、更强的力度传播出去,引发公众“围观”,四川大剧院搭乘新媒体的快车,让艺术的微粒子在“互联网+”的放大下,不断发酵,使艺术的核裂变成为一种可能。

因为疫情,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生活都被彻底改写,也因为这场不知何时结束的危机,文化产业不同层面都在接受改变,开始摸索新的出路。这是一份四川大剧院作为“人民的剧院”情怀盘点,我们希望这也是一份与艺术相关温暖而有力的时代“回答”。

(图片由四川大剧院提供)

 

延伸阅读

 

热门相关:倾心之恋:总裁的妻子   天神诀   神算大小姐   裙上之臣   万古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