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晋祠古庙会:民间盛典 古老热烈
8月17日(农历七月初二),“寻迹中华文化,传承千秋礼仪”系列文化活动“晋祠古庙会”在山西太原晋祠热烈举行。
“七月初二,晋祠赶会。”今年的晋祠古庙会在保持优秀传统民俗活动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赋予其时代特征,举办丰富多彩、极具晋祠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一大早,晋祠公园门前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天鼓迓旭”展示了古老黄河、晋阳文化中动人心魄的民间艺术——“中国第一鼓”;“龙腾舞狮”翻腾飞跃,或憨态可掬,或勇勐威严,赢得观众阵阵喝彩。
晋祠圣母殿前,庄重典雅的“圣母大祭”按照传统祭祀礼仪,展示晋祠祭祀文化;“花容晋韵”汉服出行活动,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古今融合的国风穿越之旅;以圣母殿“侍女”为原型,讲解员自主创作、编排舞蹈《宋塑华裳》,带领公众深度了解宋代服饰及宫廷生活;原创话剧《唐风晋韵话晋祠》以晋祠历史和传说典故为内容,历史与戏剧艺术相融合,带领游客沉浸式回眸晋祠千年,探源三晋文化;晋祠庙会《龙兴盛会》情景剧则通过“迎宾”“开市”“礼乐”“圣驾出巡”“晋祠之铭并序碑”五个章节再现唐太宗李世民重游晋祠、御书留碑的盛世场景。
游客身着汉服置身牡丹园拍照打卡,领略国风文化,抑或漫步晋祠古建园林,穿越千年,与李白、范仲淹、欧阳修等诗词大咖互动“吟诵晋祠”。东园荷花雅集,让人感受“夏日荷语”文化盛宴;琵琶、二胡、笛子、古筝“民乐缠绵”,令人心醉神迷;书法家、国画家行云流水,钟灵毓秀,笔墨灵动,展示国粹魅力。“亲近非遗”汇聚面塑、剪纸、葫芦、大漆、月饼、泥塑等非遗传承人,展现非遗风采。
跟随熙熙攘攘的人群沿晋祠东门向晋祠镇行走,只见戏台前最是热闹,台上水袖流云丝竹悠扬,台下观众听得如痴如醉。晋祠周围数条街道人山人海,沿街商铺相对而立,各色商品琳琅满目,吆喝叫卖声此起彼伏。初秋的瓜果香气四溢,全羊牺汤、桂花元宵、晋祠凉粉等特色地域美食前挤满了人,花鸟鱼虫等摊位前也吸引众多小朋友驻足,整个古镇被热闹的烟火气笼罩。
据了解,晋祠古庙会是当地一项盛大的民俗活动,历经千年,长盛不衰。它是以晋祠为载体、为祭祀圣母诞辰而举行的盛典,古称“赛神会”,后逐渐演变成晋祠传统庙会,世代延续、传承和发展,并一直保持至今。明清时期,晋祠七月初二庙会是晋、冀、豫等数省商业交流的盛会,也是各种民间艺术展示的总汇,到了现代社会,晋祠庙会重心渐渐落在了文化、娱乐和贸易上,看戏、看热闹、吃喝玩、会亲访友,成为调剂生活的一种风俗,展示着晋祠的悠久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2008年,晋祠庙会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祠庙会从七月初一便已开始,七月初二是祭祀圣母诞辰的正日,也是最热闹的一天,各色活动将持续至8月20日(七月初五)。
近年来,太原市文物系统和晋源区政府十分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晋祠博物馆依托晋祠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精心打造晋祠文化遗产传承与旅游体验综合项目,主要包括实景演出、文化节事、沉浸体验、数字展示、研学互动等七大类,逐步完成了从静到动,从传统观光到体验游憩的系列转变。此次“寻迹中华文化,传承千秋礼仪”系列文化活动就是该项目中“文化节事”的重要实践,对于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文化根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由晋源区委宣传部提供)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