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危险城市”大变样
本报赴哥伦比亚特约记者 白 冰
境内外不少城市近日推出了“城市漫步”(city walk)新玩法、新路线,游客在当地人的带领下寻访城市的过去,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同居民互动交流,更深入地感受一地风貌。《环球时报》特约记者最近就在一个特殊的城市体验了一把“城市漫步”。哥伦比亚第二大城市麦德林曾经被称为“世界谋杀之都”,然而在漫步中,记者脑海里原本想象的暴力画面被现实街巷的活力替代,各种现代化设施令人眼前一亮,麦德林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希望之变”。
“嘘,不要提他的名字”
上午10点,漫步团在市中心的一处地铁站集合。记者抵达时一眼就找到了导游费尔南多——身着醒目的蓝色马甲,被很多年轻面孔围着签到。人到齐后,费尔南多组织大家在附近广场围成一圈坐下,迅速打开话匣子。他说,他知道很多游客来到麦德林是因为“那个人”,而“那个人”曾经是这座城市难以愈合的创伤。
那个费尔南多不愿叫出口的名字就是巴勃罗·埃斯科瓦尔——世界庞大可卡因加工、分销组织头目。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埃斯科瓦尔将麦德林变成毒品走私、暴力犯罪的基地。因为贩毒组织的地盘之争、挑战政府的暴力冲突频发,1991年,麦德林每10万人就有375人被谋杀。爆炸、恐吓是麦德林那个时期的日常。在一次爆炸中,费尔南多永远失去了哥哥,而在这座城市里,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过类似的痛苦经历。
令费尔南多感到无奈的是,在一些以埃斯科瓦尔为原型的影视剧影响下,部分外来游客将埃斯科瓦尔视为某种“名人”。为了不让不熟悉当地历史的游客加深对这个名字的印象,费尔南多表示此次游览中不会提及埃斯科瓦尔,只用“那个人”来指代。费尔南多还劝我们不要去参观埃斯科瓦尔的住所和墓地,因为麦德林有很多地方更值得去。事实上,记者第一次知道麦德林的确是因为相关影视剧,来之前还想去看看这个毒枭的庄园,听了费尔南多的话,打消了这个念头。
“光之森林”点亮麦德林
费尔南多带记者一行穿梭在麦德林的大街小巷,市中心的波特罗广场行人络绎不绝,好奇的男男女女驻足路边,听吉他手演奏民间音乐,讨论声不断,小吃摊也热闹得紧,大家很难将眼前之景与城市晦暗的历史联系在一起。
令记者印象深刻的是一处灯光公园,平坦的广场上矗立着300根灯柱,每根高20多米。费尔南多告诉我们,这里叫“光之森林”。名字起得非常贴切,每当夜幕降临,灯柱都会亮起银色的光,整个区域出现一片“冰柱林”,蔚为壮观。费尔南多带我们一边漫步一边感叹,广场建成前,这里是卫生条件较差的农贸市场,还曾经被犯罪分子占为据点。经过改造,这里成为了麦德林的新地标,周围还建起图书馆、教育机构等公共设施。
贫民区架上现代缆车
无论站在麦德林市区的哪个地方,都能望到周边山坡上五颜六色的小房子,那里是麦德林的贫民区。其中,“Comuna 13”社区曾是埃斯科瓦尔犯罪活动的集中区域,如今,这里已经架上通往市区的现代化缆车。
跟着费尔南多,大家坐上缆车。脚下是密密麻麻的巷子、小房子,当地居民在沿途站点上上下下,非常有趣。费尔南多告诉我们,麦德林20世纪80年代前后斥资建造地铁和缆车,1995年建成第一条地铁,在那个哥伦比亚暴力冲突频发的年代,地铁为这座城市的居民带来希望。
除了交通,麦德林近年还进行了其他现代化改造,犯罪率显著下降。2022年,麦德林创下接待140万海外游客的纪录。全年如春的宜人气候、优良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安全的社区环境吸引更多人来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