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国家把课堂开到森林里

本报特约记者  王海英

近年,越来越多家长认识到,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大自然的滋养。由此,源于欧美的“森林课堂”户外教育逐渐流行,特别是北欧国家比较普及的“森林幼儿园”和“森林学校”,给人们带来许多思考。正如英国人约翰·卢伯克在《生命之用》一书中所说,“大地和天空,树林和田野,湖泊和河流,山和海,都是优秀的校长,它们教给我们的东西比我们从书本上学到的还要多。”

用树叶和花草作画

芬兰、瑞典等北欧国家森林覆盖率很高,即使在城市中也有成片的树木。当地流行将孩子送到森林学校和森林幼儿园接受教育,几乎所有课程都可以在森林中开展。老师带孩子们到森林认识大自然,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可以观察一年不同季节草木的生长,从每一株植物的发芽、开花、结果、落叶,认识生命和自然的规律。从每一种动物与植物的密切关联中、从动物与动物直接或间接的竞争关系中,领悟自己作为一个生命体与大自然的关系。

森林也是理想的数学课堂。幼儿可以从数树木、数落叶、数小动物的数量开始,学习简单的计数。大一点的孩子可以从树木之间的距离开始,学习长度的计量单位……森林还是开展手工课和美术课的好地方。孩子们可以用树叶和花草作画,用画笔描绘自然,大自然本身就是构图和调色大师。

当然,森林也是最佳的体育课堂。老师教孩子爬树,通过这项运动让孩子们自己判断危险,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更重要的是,森林是进行生存训练和安全教育的好地方,老师会教给孩子们如何在野外生火,如何用手头的树枝和灌木构建避难所等等。

半天室内半天森林

森林课堂对任教老师的要求非常高。在森林中,老师们更多的是帮助和保护学生,而非领导或命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一般没有现成的教案或课本,而是利用自己在多个学科渊博的知识和想象力,调动孩子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在互动过程中,幼儿自然而然地就被促进语言发育,增强自己的沟通能力。有森林教育工作者介绍说,森林中噪音小,课堂上老师对孩子们的约束也比较少,有助于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这种自我的觉醒在孩子们长大后会变为强大的内驱力,转化为完善自我、追求卓越的不竭动力。

德国的森林教育有一定历史传统。上世纪50年代的电影《茜茜公主》中,茜茜公主就曾提及森林是她的课堂。上世纪80年代曾给无数中国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德国电视连续剧《海蒂》以及近年的电影《海蒂和爷爷》,讲述了小女孩海蒂在阿尔卑斯大山和森林中快乐成长的故事,森林教育在海蒂的心灵治愈和性格养成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德国的许多幼儿园将森林课堂和普通的幼儿教育相结合,采取半天到森林中学习,半天在室内授课的教学模式。

帮助克服极夜的孤独

正如影视剧中所展现的,小女孩海蒂在与森林交朋友的过程中克服了孤独,收获了快乐,学会了与其他人交朋友。这些品质在芬兰、瑞典等地广人稀的北欧国家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地处高纬度,北欧国家冬日漫长,许多地方有极夜,而黑暗会增强人的孤独感,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森林课堂在幼儿的健康成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1952年,一位名叫艾拉·法乐陶的丹麦母亲需要同时照顾自家两个年幼的孩子,有时她也会帮邻居带一下同龄的小孩。这位酷爱自然的妈妈经常带自家和邻居的孩子们进入森林玩耍,在森林里做游戏、因地制宜开展早教活动。

后来,邻居及社区中的其他家长也参与进来,他们形成“带娃互助小组”,轮流带领孩子进入森林。这种育儿方式取得很好的效果,家长们发现,经常去森林中活动的孩子比同龄的其他孩子更乐于交流,平衡能力更强,体能也更佳。在部分家长的倡议下,“带娃互助小组”发展成了一所小型森林幼儿园。

热门相关:绝色符师:龙皇的狂傲妃   最强神话帝皇   南少,你老婆又跑了   锦绣田园:医女嫁贤夫   甜蜜婚令:首长的影后娇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