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家踏春去
谭 鑫《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4月03日 第 12 版)
陶家之春,山色留黛,水色滴翠,时时闻花鸟,处处见青绿。
自重庆市主城区一路驱车向西,往九龙坡区陶家镇赴一场春约,沿途春风照面,嫩红新绿争相开道。半小时后,通过一扇古色古香的宽阔木门,我们踏入了陶家镇清栖谷景区。
庭院之中,草木洞天,坪坝上密密的草叶慵懒地沐浴着阳光,池塘边的藤架上挂满了绢布,布上有词句,等风一来便急不可待地扬起,像是诉说这里的故事,更像是招引我长居于此。顺势坐下,凝眸细看,这一院的青瓦红墙、汉韵亭阁颇有风情。
今日天晴,往来游人较平日更多,连休闲茶座间都摆满了茶碗。红色的山茶花压满枝头,花影倒映在茶香馥郁的碗中,缕缕芬芳交融其间。池塘边上,紫荆花已伸出了茸茸的花枝,为垂钓者们添置了紫色的背景;小山上,清栖谷饲育的孔雀闲庭信步;农田里,修葺一新的葡萄藤架下才松了土,藤条便迫不及待地抽出了嫩黄的尖芽。
在景区的慢享集市上游荡,闲聊饮茶。我的目光不由得停留在庭前草坪上:一位父亲扶着孩子荡起秋千,欢声笑语也随秋千荡入风中;一对老夫妇对坐在草坪上,互致清茶,不时点头微笑;三三两两的游人择一隅席地而坐,开怀畅享一顿野餐……人们自得其乐,尽情享受这既热闹又闲适的春光。
再往前走,民居瓦舍、古迹花田渐次出现。大溪河上,一座名叫九龙桥的石板平桥见证了陶家镇的历史变迁。九龙桥共有9个桥墩,每个桥墩上都雕刻着龙头和龙尾,其中8个龙头张嘴吐水,1个龙头嘴巴紧闭,雕工精湛,栩栩如生。登桥细看,汹涌的河水并不直接接触桥墩,而是先流进桥墩之间的半圆形凹槽中,这既能有效削弱上游来水对桥墩的冲击,又能让桥下的人在特定角度上观赏到“石龙吸水”的景象,这令我不禁为古人富于巧思的设计拍手称奇。
沿着岸边往小村里走,蓦然回首,只见一树洁白的梨花在回暖的山风中摇曳盛开。经过村道拐角处,金灿灿的油菜花跃入视线,将附近的溪水也染成了一湾金黄色。
九龙溪谷,就藏在这一湾春水间。穿过山石垒成的院门,纵深而望,沿湖铺设步道,鸢尾花、碧桃花、金莲花俯仰相迎;汉龙湖畔鹤舞鹭飞,鱼翔浅底;雅榭山舍倚山抱湖,茅草做顶,杉木为墙,藤条织椅。不少游人在湖畔露台上漫步,结饵伸竿,抛丝湖中,既钓山水,也钓时光。
往溪谷深处漫步,走入香樟土院,渐感清凉。粗壮的香樟木横斜院中,屋后竹影婆娑,我的心倏忽宁静下来,闭眼倾听,仿佛能听到春光一寸寸挪移,万物在呼吸中生长。
轻抚一座石屋的外壁,斑驳的墙面仿佛生来就与山一体,深沉的石色与四周深浅不一的草木颜色相映成趣。登梯而上,倚靠在石屋的窗边,山音竹韵缓缓入耳,仔细一听,仿佛有隐隐泉声。推窗而望,泉声更响,有瀑布遥挂前川之上,击落在崖底耸峙的奇石上,嘈嘈水声如细雨摩挲,又似珠落玉鼓。眼下正值枯水期,瀑布形状如线、如帘、如绸,揽青山陵谷做衬,作一条织锦铺展在山谷间。
不知不觉已是黄昏时分,山谷里升起袅袅炊烟,春日夕阳吻在青绿山岚上,如一颗朱砂痣落在美人眉间。天际透出一抹霞光,陶家镇的春光美景直入晴空排云之上,又随夜色降临,回落到烟火味十足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