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四川西昌探索“最优解”
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式乡村现代化。要达成这一愿景,必须发挥多元主体的共生效应,激发各方力量的参与感和积极性,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综合效益。近年来,四川西昌坚持“文旅+”乡村发展理念,探索形成“文旅+”乡村振兴模式,真正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头戴柳条,自制创意风筝,到精品乡村院坝沐浴春风,慢品茶香……今年清明假期,一系列乡村旅游主题活动在西昌市大石板村火热开启,吸引不少市民、游客走进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
大石板村背靠螺髻山,面向邛海,有着优秀的旅游资源禀赋,但村民过去一直没能吃上“旅游饭”。2020年,大石板村围绕古村落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积极探索“三权分置”,因地制宜构建起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转换”新机制,并以精品民宿集群为抓手,大力发展乡村文旅产业,古村迎来“蝶变新生”。据统计,大石板村目前共有民宿232户,平均每户年收入超过3万元。如今的大石板村,诸多精品民宿凭借高颜值和高出片率成为“爆款”,一房难求。这里还成为广受追捧的民族风写真拍摄地,走在大石板村,随处可见身穿民族服饰、妆容精致的年轻人在旅拍。
乡村旅游高人气的背后,是西昌市“文旅+”乡村振兴一步一个脚印的厚积薄发。在西昌,旅游还反哺一产,擦亮农业金字招牌。位于西昌市安哈镇的中泽油橄榄庄园以油橄榄为核心,将乡村生产生活与休闲娱乐观光相融合,1500余亩园区依山傍水,白色灯塔书屋矗立林间,吸引游客到此漫步观光,品尝特色橄榄油咖啡。目前,园区建有油橄榄种植观光区、科研生产区、水上休闲娱乐区、游客服务区、油橄榄主题花园餐饮区、民宿体验区、油橄榄博物馆展示区等功能区,实现了科研种植基地向景区的转变,年均游客接待量1万人以上,旅游收入超过300万元。
“文旅+”红色遗址模式也硕果累累。近年来,西昌市围绕礼州镇会议会址(边家祠)、红军广场、红军井、边家大院“四点一线”打造礼州会议旧址红色文化景区,整合周边产业资源,在田坝村建成集花卉观光、鲜食水果采摘、红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农文旅综合体,成为当地推进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生动范例。
“西昌通过开展文化旅游赋能地区发展,打造‘民族地区文旅带动型’乡村振兴模式,探索文旅融合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西昌路径’。”西昌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西昌将构建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四位一体”利益联结机制,形成“文化+特色村镇”“文创+农业产业”“文博+乡村文化”“文旅+乡村度假”“非遗+节庆演艺”五大文化乡村振兴生态圈,探索少数民族地区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