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一场关于文化、自我与意义的探寻
人对风景的解读深受文化的影响乃至形塑。文化传统、文艺作品作为某种深度叙事,能够赋予风景以内涵、赋予自然以价值、赋予旅行以意义。
文化使得某一地区或自然风光有了特定的精神指向,成为某种生活方式的载体和象征。
既然风景的价值有赖人类的发现与投射,人与风景“相看两不厌”的关键在于精神上的契合与认同,那么对于游客而言,欣赏风景也是一种自我审视,在风景中流连不妨视作与自我展开的一场深度对话。
心中憧憬的远方也许永远遥不可及,但总有一次次背起行囊的启程,反复确证其魅力和价值,从而形成对此刻、此地的抚慰、温暖与激励。在这个意义上,旅行是一种情感探险、一种文化体验,甚至是一种生活需要。
日前热播的剧集《我的阿勒泰》让新疆阿勒泰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带动力、影响力至今不减。人们对阿勒泰的向往不仅来自其融汇高山、冰川、森林、草原、峡谷、沙漠、雅丹的丰富地貌及其带来的视觉享受,还在于剧情、人物所体现的“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的豁达开阔,享受慢节奏与松弛感的生活状态以及栖息心灵、憧憬宁静与美好的人生境界。可见,自然风光可以通过文化叙事而获得情感、精神、价值属性,让游览与欣赏变得别有滋味。
人对风景的感知从不局限于目之所见,而是从自身的体验、记忆、情感出发予以观照,从而建构起有形物之上的情感空间和意义世界。面对落叶纷飞,有的人感受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热忱与希望,有的人则感受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纷扰与失落。西湖常因白蛇与许仙的故事而愈见柔美婉转,岳阳楼则以范仲淹的名篇而尤显厚重沉郁,对相关传说故事、文学作品是否了解,极大影响着人们的游览体验。
不难发现,人对风景的解读深受文化的影响,乃至形塑。文化传统、文艺作品作为某种深度叙事,能够赋予风景以内涵、赋予自然以价值、赋予旅行以意义。目的地依靠自然与文化的丰厚意蕴,召唤游客去体验、去感悟,价值、意义与文化作为内在于人类心灵结构的深层诉求,推动着人们寻找、选择并走向远方。文化与旅游在不同的层面深刻关联、水乳交融。
文化能够赋予某一目的地、某处景观、某项活动以超乎实体容量的丰富内涵。比如,站在文化角度观照自然界的崇山峻岭,人们往往并不强调其陡峭、危险的一面,而是倾向于将其与苍莽、雄浑等属于壮美范畴的审美感受相联系。人们在旅行时选择登山,目的并不局限于欣赏风景,而是关乎人类的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这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深层意义之所在。对于人文景观而言,也是同理。譬如,有“咫尺之内再造乾坤”之誉的苏州园林,不仅在建筑布局、结构、造型等层面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追求更折射出中国文化取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意境,使得一方园林包孕着氤氲千年的江南烟雨和绵延不绝的中国文化精神,游园之旅亦是文化之旅。
文化使得某一地区或自然风光有了特定的精神指向,成为某种生活方式的载体和象征。从古典诗歌“墟里生红药,人家发白泉”的悠远意境,到当代文学作品《苍山》等力透纸背的生态书写,云南的文化形象于平和宁静中带着一丝神秘气息。《去有风的地方》《一点就到家》等影视剧在与现代都市文明并置、对话的语境中观照云南,令人想起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中的碾坊与渡船。于是,云南成为许多人向往的目的地,甚至有不少人长期旅居于此。这显然不仅是为了观光,更是为了体验一种不同以往的生活方式。近些年,包容的社会、新的发展理念与格局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调和碾坊与渡船的可能性,云南在创业者的奋斗实践中、在崭新的时代叙事中展现出新的风貌,事业与休闲、此地与远方、旅行与生活的关系也因而变得更加微妙而有趣味。
很多人通过网络去寻找、选择旅行目的地,时下流行的网络直播、短视频等,积极参与塑造目的地的形象。如果说文学作品、影视剧等深度叙事更善于在内涵、意义、价值感等层面发挥作用,那么占据更广阔“下沉市场”的新媒体则更擅长从沉浸体验的角度,展现一城一地的衣食住行、人间烟火。这些切实的体验与文化形象一道,吸引游客去游览、去发现、去感悟。
江南水乡的山温水软与戈壁沙漠的飞沙走石,大概率会吸引不同性情与偏好的游客,欣赏不同的美,需要不同的心境与眼光。既然风景的价值有赖人类的发现与投射,人与风景“相看两不厌”的关键在于精神上的契合与认同,那么对游客而言,欣赏风景也是一种自我审视,在风景中流连不妨视作与自我展开的一场深度对话。在这个意义上,打卡、晒图等当今游客的旅行“标配”操作也就有了几分同气相求的意味。
可见,从文化的角度思考,旅游有着相当深刻的心理动因、相当厚重的文化价值,关乎人类的内在需求。远方召唤着游客,游客也寻找着远方。
旅行给了人们一次暂时打破常规生活节奏,郑重审慎地感知时间、感受生活的宝贵机会。在包括海德格尔在内的许多哲学家那里,“日常”并不是一个全然积极的概念。时间流动无止无息,常规的生活轨迹将人们框定在相对单一、缺少变化的生活模式之中。这对人们做好生活规划、享受平和宁静来说很有必要,但也很可能让神经变得不够敏锐,难以从日常生活中获取足够的乐趣与激情。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演出等都具有打破日常轨迹、跳脱日常生活、让钝化的神经重拾敏感性的作用,而旅游则从物理空间的切换、生活情境的改变、感官经验的刷新、心理节奏的调节等角度,将这一作用发挥得更加积极有力。倘若目的地是热门打卡地,赴一场人山人海的约会,那么这种打破与跳脱甚至可能带有巴赫金所说的“狂欢”效果。也许,出走与挑战的冲动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情愫,在儿童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旅游以安全、合理、高效的方式,短暂地将游客变成了“儿童”,这何其浪漫又何其洒脱。将旅游界定为幸福产业,当真是极富见地的看法。
人类的文化与心理复杂幽微,常常表现出一些看似矛盾实则自洽的特点。许多游客通过各种渠道被“种草”,“奔现”后深感目的地并不一定全然符合自己的期待,短暂的失落或许在所难免。然而,当再一次被“种草”后,说走就走的脚步仍不会有一丝犹豫。可见,下一次出发的坚决姿态并不以上一次游历的完全满足为前提,真正具有吸引力、诱惑力的不仅是那个眼光和脚步可及的实实在在的远方,而且是内心深处始终憧憬和向往的远方。对后者而言,“完全满足”不可能,意犹未尽是常态,这样的远方意味着未知、新鲜,更意味着探索、希望。正如人类伟大的理想总是难以在完全意义上得到实现,心中憧憬的远方也许永远遥不可及,但总有一次次背起行囊的启程,反复确证其魅力和价值,从而形成对此刻、此地的抚慰、温暖与激励。在这个意义上,旅行是一种情感探险、一种文化体验,甚至是一种生活需要。
“50后”黄奶奶:去实地感受灿烂的民族文化
今年夏天,我的孙女大学毕业,孙子也结束了12年的寒窗苦读。对于陪伴他们完成这一阶段读书生涯的我来说,相当于是二次退休了。前些天,孙女提议带我出去旅游。探讨目的地时,孙女问我有没有想去的地方,我说去云贵地区吧,去体验一下那里的少数民族风情。
对少数民族最初的印象还要追溯到几十年前。当时我还在上小学,看了一部叫《阿诗玛》的电影,电影里的少数民族服饰和少数民族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时代的进步,虽然电视、手机能将那些未能抵达的远方盛景呈现在眼前,但我想,若能实地感受灿烂的民族文化,将会别有一番风味。
几十年来,因为各种原因,我还没能去一趟美丽的云贵地区。现在,我们总对年轻人说“趁年轻,多出去走一走,开阔眼界”,对我们老年人来说,趁着腿脚还利索,也要多出去走一走,多领略祖国的自然风光,感受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多彩的民族文化。
“90后”朱先生:到文化古都走一走
“读史以明智,知古以鉴今。”选择旅游目的地时,我偏爱历史文化氛围浓厚的地区。在文化古都走一走,仿佛对话千年前的人和物,对史书记载的历史文化也有着更深的感触。
江苏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历史底蕴深厚,走在街上可以明显感受到深厚的古韵,整个城市的文化氛围令人陶醉。年幼时曾学过唐朝诗人杜牧的《泊秦淮》,诗中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令人向往。长大后来到南京,亲眼看到秦淮河畔的江南景色时,内心涌动着无法言说的情感。
在与爱人的相互影响下,她也会因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而爱上一座城、向往一座城;我也会因为和她都热衷一部影视剧、一档综艺节目而一同奔赴一座陌生城市,并在这座城市里发现新的文化元素。
今年6月,我们追着影视剧《当我飞奔向你》、综艺节目《种地吧》的热度来到了山东青岛,又去了威海、潍坊、淄博,被当地美食唤醒了味蕾。我把山东的美食之旅分享给身边的好友,他们很感兴趣,不久的将来,他们也将启程赴山东旅游。
(本报记者彭澳丽采访整理)
八达岭文旅集团:“文体农商旅”多维融合
八达岭文旅集团深度挖掘长城文化品牌价值,构建“文体农商旅”多维融合的创新型发展路径,对外打造品牌联名、文创产品、文化活动、研学旅行、文旅融合五位一体的合作平台。
比如,在文化活动业务板块,集团打造了体验类文化活动,如长城音乐节、长城大秀、品牌发布活动等。
在文创产品业务板块,打造了长城礼物、长城好物、八达岭长城中国礼、万里之约中国情、Fun长城、长城伴手礼和泸州老窖联名款龙脉等11个品牌千余种产品,落地文创店铺15家,并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发展数字文创产品。
2024年,八达岭“夜长城”为游客提供全新的体验,“行进式观演”模式带领游客穿越古今。八达岭“夜长城”沉浸式氛围营造按照“科技赋能、文旅创新、生态彰显”的理念,实现由“亮化”到“美化”再到“文化”的创新升级,实现创意、科技、艺术的结合。集团还打造了《梦华·长城》大型情景剧,为观众奉献了一台“长城梦华录”。6月21日,集团推出的“妫河夜画”夜游体验活动试运营,游客漫步在妫河畔,度过多彩与浪漫的夏夜。未来,“妫河夜画”致力于打造集游船观光、演出、妫河夜游美食市集、主题定制、会议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网红打卡地,打造延庆生态展示地、户外城市缩影地、浪漫夜生活聚集地,助力延庆夜经济高质量发展。
翟艳伟 (北京八达岭文旅集团副总经理)
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文化活动对乌镇旅游的意义是深远的
乌镇始终致力于文旅融合的探索。1999年,乌镇实施东栅景区的保护开发;2003年,乌镇启动西栅景区的保护与开发。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乌镇注重对古镇原貌的精心修复,融入了现代旅游管理理念,构建了一个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2013年首届乌镇戏剧节的举办是乌镇转型的里程碑事件。它不仅是对古镇文化资源的一次深度挖掘,更是对传统旅游模式的一次突破。文化活动的引入,让乌镇从一个静态的历史遗迹展示地,变身为一个充满活力的交流平台。
随着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址永久落户乌镇,乌镇景区利用智能科技手段,如智慧导游、在线预订系统、酒店智能布草系统等,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体验。同时,通过举办乌镇戏剧节等文化活动,带动了周边酒店业、餐饮业的蓬勃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乌镇旅游的发展史是一部文化与旅游相互成就、共同繁荣的生动实践。
文化活动给乌镇的旅游发展带来的意义是深远的。除了乌镇戏剧节之外,乌镇在文旅生态建设方面还有很多实践,如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乌镇国际未来视觉艺术计划、乌镇戏剧孵化基地、艺术仓库、茅盾文学周等,都 是让艺术面向大众、促进文旅融合的项目。未来,乌镇会进一步探索沉浸式戏剧演出、音乐会、演唱会、艺术展览等更多形式,丰富景区旅游业态。通过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创新表达,进一步提升乌镇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独特魅力和竞争力。
邱建卫 (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
热门相关:呆萌小青梅:妖孽竹马太腹黑 呆萌小萝莉:高冷男神太腹黑 司令,以权谋妻 冒牌老婆很神秘 少林英雄1986粤语 我家老公超宠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