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时深度】拉美民众看中国,既有认可又有期望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今年以来,拉美多国领导人纷纷访问中国,凸显拉美“中国热”。与高层互动频繁相呼应的,是中拉民间交流的不断深化。“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虽然中拉之间隔着浩瀚的太平洋,但源远流长的交往为中拉深厚的友谊奠定了良好基础。上月初,第十六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在北京举办,作为峰会重要组成部分的“中拉智库合作对话会”也同步举行。本月11日至13日,首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军事医学论坛将在北京举办。相关民调和《环球时报》记者对当地人的采访都表明,拉美民众尤其认可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并期待与中国加深合作、共享发展。一位学了6年汉语、曾供职于中企的阿根廷姑娘在采访中感慨:“我相信,未来在中国!”

拉美商人希望搭乘中国经济快车腾飞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今年7月发布了一份覆盖24个国家对中国看法的民调报告,其中包括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这3个拉美国家。数据显示,在这些国家中,超三成的受访者将中国视为世界领先经济体,且近一半的人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件好事。在墨西哥和巴西,近六成的民众认为中国的投资对本国经济发展有利,在阿根廷这一比例也超过三成。

在阿根廷生活了13年的华侨Elias告诉《环球时报》特约记者:“经济问题多年来一直是阿根廷的难题,很多阿根廷人都觉得中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在网上看到中国的高楼大厦和高科技产品之后,不少阿根廷人都想学中文以获得工作机会,尤其一些阿根廷商人和农场主十分关心中国的经济发展能否带他们一起腾飞。”

中拉双方经济具有高度互补性。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中国一直保持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的地位。2022年中拉贸易额接近5000亿美元,连续6年保持高速增长,中国目前已与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尼加拉瓜5个拉美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调显示,约七成拉美国家受访者对中国的科技发展表示认可。对于中国的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约六至七成的拉美民众都认为其制作精良。除此以外,凭借日益增强的实力、较高的性价比和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优势,中国汽车同样受到拉美人的青睐。中国现已跃升成为巴西第二大汽车进口来源国,奇瑞、江淮、吉利等中国车企十多年来已逐渐在巴西市场站稳脚跟,长城与比亚迪也正在崭露头角。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拉美地区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方。截至目前,已有22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拉在多领域持续深化联系、加强合作。

秘鲁媒体都对目前由中资控股建设的钱凯智慧港口工程寄予厚望。钱凯港距离首都利马约80公里,预计该工程第一阶段将在2024年11月完工。秘鲁前交通和通信部长科尔内霍对《环球时报》特约记者表示,该项目将为亚洲和南美洲之间开启新的关键路线,它将巩固秘鲁作为区域交通枢纽的地位,为未来秘鲁吸引投资、创造就业提供永久动力。

此外,中企投资建设的项目也在助力拉美居民改善生活质量、解决生活困难。由于降水量较小和地下水含盐量高,巴西北里奥格兰德州若昂卡马拉市原住民社区曾面临生活用水短缺的困境。今年2月,由中国国家电网巴西电力股份公司投资建设的苦咸水淡化公益项目正式交付当地政府。该项目日均可产80吨纯净水,供当地800多户家庭共计3000余名居民使用。当地民众说,中国企业、中国技术、中国资金帮助他们实现喝上优质饮用水的梦想。

国家天文台与阿根廷圣胡安国立大学开展的中阿合作40米射电望远镜项目现已安装启动,对双方在该领域的合作研究和人才交流与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圣胡安国立大学的一位教授近日对《环球时报》特约记者说:“我们从心底感谢中国来这里建造望远镜,如果仅靠我们自己那一点项目资金,连维持观测站基础运作都做不到。”

近年来,越来越多中企进入拉美国家市场,激发了这些国家基建、交通等行业活力,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很多拉美民众开始将学中文视为开拓职业道路的关键。阿根廷姑娘Celeste曾供职于当地的华为公司,学了6年中文的她曾在“汉语桥”比赛中获奖,拿到奖学金后还前往吉林大学学习,她激动地对《环球时报》特约记者说:“我相信,未来在中国!”

讲好中国故事仍面临挑战

事实上,早在数百年前,很多中国元素便随着中国侨民来到拉美国家的土地上,拉美民众也通过华侨了解中国。

中秘两国间的民间交流最早可追溯到400多年前的“马尼拉大帆船”,从那时起就有华侨来秘鲁定居生活。利马一家叫“CHIFA UNION”的中餐馆今年11月庆祝开业百年,这个中餐馆品牌遍布秘鲁的大街小巷,几乎所有秘鲁人都能说上来几道常吃的中餐菜品的名字。

除中国美食之外,华侨还为拉美带来了庆祝春节的传统。巴西多个城市都将春节设为官方节日。阿根廷的大型春节庙会已是当地知名的文化品牌,今年的春节庙会就有超过20万阿根廷民众参与。秘鲁媒体则每逢年末都会刊登有关生肖文化的解析及年度运势文章。

如今,中国现代文化的繁荣发展也能让拉美民众多维度地看到一个更为立体的中国。短视频是现在拉美民众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之一。2023年“中拉·天涯若比邻”短视频大赛于今年5月至8月举行,来自拉美地区9个国家的共11名获奖选手受邀来华参加交流培训班。墨西哥音乐人、短视频创作者毛豆是获奖者之一,他告诉《环球时报》特约记者,他从小的梦想就是去中国,但从墨西哥飞中国高达2万元人民币的机票让他望而却步,所以这次来华培训的机会十分难得。在培训期间,他参观了CGTN西语频道、清华大学拉美中心、比亚迪汽车公司等。毛豆表示,这次来华经历在他心里埋下了想在中国长期生活的种子。

在今年8月秘鲁规模最大的利马国际书展上,中国扶贫、中国儿童读物、中国经济类书籍等格外受到秘鲁读者关注。

近日,美国《华尔街日报》一篇文章关注到,乌拉圭一所小学的学生们一边上中文课,一边学习如何制作中国传统糕点月饼。报道称,从捐赠设备到投资学校和培训中心,中国正在拉美地区展现其“软实力”。谈及中国的“软实力”,巴西累西腓市市议员佩德罗萨对《环球时报》驻巴西特派记者表示,中国的全球影响力正不断扩大,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良好的大国形象,来自东方的文化越来越被全世界人民了解和接受。

不过,中国故事在拉美国家的讲述和传播仍面临挑战。《环球时报》驻拉美国家的记者们发现,当地民众对中国仍存在不少刻板印象和误解。在墨西哥留学的丁丁告诉记者,网上信息繁杂,甄别能力较差的人会被充满偏见或恶意的信息带节奏。比如TikTok的日料视频有时会配上“正宗中餐”等误导性标题,不少墨西哥人对此深信不疑。“还有些墨西哥人会把多年前在电视上看到的假新闻拿出来复盘,我就被当地人问到过中国的大米是不是塑料做的。”丁丁说。

据《环球时报》驻巴西特派记者观察,巴西主流媒体普遍缺少驻华记者,在报道中国新闻时常引述西方媒体的内容,难以反映客观情况,甚至部分巴西人以为“中国是个传统保守的佛教国家”。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中心主任江时学告诉记者,我们要加强对拉美的宣传,但最大的挑战是我们的声音未必能传送到拉美。相比西方媒体,中国媒体在拉美的影响力和传播面仍然不足。

是否来过中国对拉美人的“中国观”有重要影响

在拉美各国的《环球时报》特派特约记者发现,不少拉美人都对中国产品的低成本为本地企业带来更激烈的竞争表示担忧,也有部分人认为政府需要出台政策以保护本土企业。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经济学终身教授刘学东表示,之前中国输墨产品确实影响了当地的加工业以及就业机会,使当地人对中国有些负面看法,但这已成为过去时。现在两国产业链和供应链基本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墨当地加工业利用我国产品进一步加工和组装,提高了其自身竞争力,扩大了出口。而且随着更多“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和中企走进拉美,为拉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当地人对中国的印象在不断改善。2019年《中国企业海外形象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秘鲁五国受访者中,有73%的人对中企印象良好,高于美国企业(71%)和法国企业(62%)。

从西方国家民调机构的相关调查中也能看出,部分拉美民众对华认知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的影响。比如,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调显示,对中国持正面看法的拉美民众与持负面看法的比例是比较接近的。当很多拉美民众认可中国的科技成就及其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形象时,也有部分远隔重洋的拉美民众担心中国所谓的“军事外交”。对此,相关专家认为,随着中拉合作增多、民间交往加强,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的民众也会发生变化。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拉美研究中心秘书长金晓文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洪都拉斯与中国建交不久,该国对中国的宣传大多是正面的,所以民众对中国形象的看法也较为友好。而巴西、阿根廷、墨西哥这些传统拉美大国民众对中国的认知更为复杂,而且还会受到执政党派的影响。例如,左翼执政时墨西哥与中国关系升温,相关民调也会普遍向好。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时期,民调结果就会差一些。

金晓文还表示,是否真正来过中国,对拉美人的“中国观”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比如中企就是在拉美国家促进中拉民间交流的重要力量,目前已经有许多中企在当地提供汉语培训、就业岗位以及奖学金等。今后我们应该邀请更多拉美朋友,尤其是商界、政界、学界的年轻精英来中国交流。

【环球时报驻巴西、阿根廷、秘鲁、墨西哥特派特约记者 邵世均 冯子骞 孟可心 苗苗 环球时报记者 陈子帅】

热门相关:全系灵师:魔帝嗜宠兽神妃   百炼成仙   傲娇总裁:蜜宠小甜妻!   仙碎虚空   傲娇驾到,总裁别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