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尔茨抛弃默克尔范本,梅洛尼寻求巴尔干分担,欧洲多国收紧难民政策:别来了!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刘皓然】近日,巴以冲突将加沙地带化作一片碎石瓦砾,致使2/3的居民流离失所,又一场形势严峻的中东难民危机正在爆发。而值此关键时刻,饱受乌克兰难民冲击的欧盟多个国家纷纷关紧了自家门户,移民政策整体向“右”倾斜。
德国强力遣返移民
7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召集16州州长,连夜召开了一场“马拉松式”会议,决定收紧难民法律、加快驱逐不合规的申请人,而其中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削减财政补贴。德国《本地报》7日报道称,根据现行政策,外来移民初入德国即可得到182欧元的津贴用于购买日常用品,一段时间后每人可申领每月410欧元的补贴。如待满一年半,补贴额度更是可增至502欧元,这种“梯度补贴”给地方财政造成巨大压力。
自2024年起,联邦政府将改变这种“长期供养”模式,按各州难民的“人头”进行拨款,平均每人只留出7500欧元预算。朔尔茨表示,政府拨款将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弹性调整”,新模式或能为政府节约10亿欧元开销。除了减少额度外,移民领取补贴的等候期限也将翻倍。此外,这些补贴将以“购物卡”的形式发放,以免他们将现金寄回老家。同时,德国也将与这些移民的所属国进行合作,鼓励这些国家尽快将不合标准的非法移民带回去。作为回报,德国将为这些国家的合法公民提供就业机会。
在今年1月到9月期间,超过23万名移民向德国申请避难,这个数字超过了2022年的全年水平,令各州叫苦不迭。朔尔茨在会议中表示,德国如今面临着一场“巨大挑战”,调整相关难民政策是“顺应民意”的事情。但多家媒体指出,现任政府的移民政策风向已经与默克尔执政时期大相径庭,该国在2015年开放边界、慷慨接纳了超过100万难民,一度被奉为欧洲的“模范生”。
有分析认为,朔尔茨政府的政策调整与巨大的选举压力相关。面对汹涌的难民潮,持反移民立场的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近期支持率飙升至22%,而朔尔茨所属的社会民主党仅为16%。
意大利“甩锅”给阿尔巴尼亚
意大利政府更是直接将难民“拒之门外”。英国《卫报》称,意总理梅洛尼6日突然宣布与阿尔巴尼亚达成“历史性合作”,拟在阿建立大型难民收容中心,可一次性容纳3000名难民。在一段采访中,梅洛尼高调宣称这今后将成为“欧盟与非欧盟国家合作之范本”,可“有效控制难民潮的流入”。而对于欧盟而言,意大利这一重大动向堪称猝不及防,有欧盟官员直言“完全未被告知”,并要求意方就该协议提供更多信息。
该项举措也迅速引发激烈争议,《卫报》调侃意大利本质上就是将繁琐的难民审核工作给“外包”了出去,意大利的反对党更是痛批这项合作实在“胡闹”。地中海救援组织“海上观察”痛批该国是在公然挑战国际法及欧盟相关难民庇护法,摆明了是在利用相对弱势的第三方国家、逃避应有的职责,与先前英国-卢旺达之间的合作协议如出一辙。该组织还表示,类似的合作会滋生黑色产业,诱使地方犯罪团伙对受困的难民进行坑害、盘剥。
“别把巴以冲突带入欧盟”
其他部分欧盟国家也纷纷收紧移民政策。瑞典司法大臣及移民事务大臣联名上书,呼吁欧盟加强区域安全合作及非法移民的遣返工作,并敦促欧盟成员国“采取必要措施”。
法国参议院近两日就一部新移民法草案吵得不可开交,尽管该法案旨在为合法移民提供更多保障,但一旦付诸实施或将导致滞留法国、尚未获得合法身份的难民处境更为艰难,并致使更多人遭到驱逐。
据法新社8日报道,截至7日加沙地带超过160多万人已经沦为难民,相当于整个地区2/3的总人口。早在以色列军方宣布发动地面攻势前,这一地带就已经有100万居民出逃,很多人现在已经涌入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上月中旬时,欧盟国家领导人召开了紧急峰会,商讨即将到来的“难民潮”的应对问题,但磋商结果显然不尽人意。
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近日曾表态称:“我们知道欧盟各国民众(对巴以冲突问题)感受各异、五味杂陈,但重要的是我们不要把这场悲惨的冲突带到欧盟范围内。”
美国《华盛顿邮报》批评道,这一论调与俄乌冲突早期欧盟的表态大相径庭:当时的欧盟十分慷慨表示,拟为数百万乌克兰难民提供临时庇护。但时至今日,欧洲人对乌克兰移民的态度已大不如前。可能因为地理位置优势,不用担心中东难民涌入美国,《华盛顿邮报》还讽刺道:“就在以军向加沙地带推进、联合国发出人道主义危机警告时,有些欧洲政客更关注的是那些逃出战区、侥幸存活的人可千万别来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