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在叙感受巴以冲突风险外溢:以色列袭击更频繁且肆无忌惮

【环球时报驻叙利亚特派记者 薛丹】写下这篇手记之前,《环球时报》记者刚结束一场安全形势判断和分析会议。会上,驻叙利亚的安全问题再次得到强调。在叙利亚工作3年以来,安全话题一直是不可回避的主题之一。而当下,本轮巴以冲突已持续100多天,外溢效应进一步加剧,包括红海局势骤然升级。记者在叙的工作和生活也发生了微妙变化。

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记者切身感受到了新的危机:以往来自以色列的空袭大多发生在凌晨,而巴以冲突爆发后,以色列的导弹和战机开始在白天肆无忌惮打击叙利亚境内的目标。此外,以色列的袭击也更加频繁,从去年12月初到今年1月初,已对叙利亚进行至少4次袭击。出于安全因素的考量,记者被告知尽量减少外出频次和时间,以最大程度保障自身安全。

目前,加沙战事激烈、黎以边境频繁交火、美英与胡塞武装在红海叫板、叙利亚境内轰炸声不断。叙利亚是否会成为巴以之外爆发冲突的“第三地”或是“第四地”?这在叙利亚和国际社会引发一些担忧。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马士革市民们的生活还是一如往常,“你打你的,我过我的”。毕竟,袭击对这里的大多数人来说已是家常便饭。相对而言,叙利亚民众更在乎飞涨的物价和持续下跌的汇率。

当下,叙利亚镑兑美元汇率约为15000∶1,而记者3年前刚到叙利亚工作时,这一数字约为2500∶1。在叙利亚危机爆发前,叙利亚镑兑美元汇率为50∶1。与巨大变化同时出现的,是飞涨的物价和几乎没有增加的收入。一位被认为来自“小康”家庭的当地朋友告诉记者,他现在每月的工资约合不到40美元。十多年前,他的工资收入每月3000多美元。“曾经买得起房子,现在买不起鞋子”是他的自嘲,更是叙利亚人遭受生活之变的真实写照。

在物资供应方面,叙利亚政府克服了一些困难,竭尽所能提供最大保障,对基本的食物和生活生产用品都采取政府补贴。不过,进入冬季以后,叙利亚电力供应再次迎来挑战,记者所在的社区每天仅供电11小时左右,在其他省份和地区,情况更为严重,全天供电仅有2-3小时甚至更少,一些买不起煤油的民众不得不烧柴取暖,艰难度日。

本轮巴以冲突将朝怎样的方向发展?有分析人士认为,中东多点爆发低烈度冲突的可能性很大。对叙利亚的普通民众来说,尽早过上安全、平静的生活,是他们强烈但短期内难以实现的愿望。

热门相关:陆先生偏要以婚相许   陆先生偏要以婚相许   少林武僧在异界   锦衣当国   鬼王绝宠:逆天废材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