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在日本大火,日本人从何了解中国?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蒋丰】《三体》在全球范围内一度迎来改编热潮,日本也盯上了刘慈欣这位中国当代科幻文学领军人物,由刘慈欣的小说《赡养上帝》改编的日本漫画,已经在日本角川旗下COMIC Hu和Comic Walker两大网漫平台以及niconico漫画平台开启连载。

刘慈欣本人也对作品的日漫化献上亲笔寄语,并表示:“这个故事在漫画家笔下将如何呈现呢?我比任何人都期待。”

刘慈欣的《三体》在日本发行日文版后,曾经创下单周加印10次的热销神话。在日本亚马逊上,《三体》每一部的评分都在4.5星以上。有日本书店的店员表示:“30年来,只有村上春树的书才能达到这般销量。”那么,在他之前,日本人爱看什么类型的中国书呢?

日本哲学家井上円了在《汉学再兴论》中论述,“明治以前,汉学最盛,士人所谓学问者,皆汉学耳……”

汉学传入日本,最初是靠遣唐使和赴日普法的中国高僧。他们把带到日本的中国典籍复刻,在知识分子中传播,这种复刻的书籍就叫和刻本汉籍。伴随和刻本汉籍的大量发行,汉学从寺院逐步走入日本民间。

就连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将,都有汉学素养杰出者,包括武田信玄、上杉谦信、伊达政宗,他们都留下了自己的汉诗作品。江户时代后期的吉田松阴、高杉晋作等日本学者、企业家、政治家顶礼膜拜的“大前辈”,都有较高的汉学造诣。

关仪一郎编纂的《近代汉学者传记著作大事典》收录了2900多个日本汉学家的名字、2万多部古代中国典籍,以及汉学在日本发展的年表和派系等。日本人醉心汉学,大量制作和刻本汉籍,留下了日本现存的诸多中国古代典籍,包括《四库全书》里没有的宋代杨万里的《千虑策》,还有《点简斋诗集》《橘洲文集》《雪岑和尚续集》《唐宋千家联珠诗格》《游仙窟抄》《标题注疏小学集成》等等。

那么,后来是什么力量让汉学,让中国书籍跌下第一把交椅的呢?是兰学,即荷兰学。根据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的文献,17世纪前期,为了阻止天主教在日本传播,日本政府颁布了闭关锁国令,但与此同时保留了一处通商口岸,允许荷兰商人在长崎一带开展贸易,于是长崎成为当时日本了解欧美世界的唯一窗口。彼时,荷兰是欧洲科技强国之一,由荷兰商人献给日本幕府的《草木志》和后来的《动物图说》是最早对日本学术界产生影响的西方书籍。

幕府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于1720年放宽禁书令,于是日本人从荷兰商人那里购买并翻译了很多西方近代科学书籍,包括医药学、博物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等。江户时期后期,以传授西方学术思想为代表的私塾——“兰学塾”大量涌现。

日本书籍出版协会的汇总报告显示,日本出版市场长期依赖进口,尤其明治维新以后,为了更快更好地推进现代化,大量进口西欧国家的科学、思想、文化领域的书籍。翻译出版的书籍在出版领域占据较高比例,一直到二战结束。

近年来,日本也从中国进口很多中国古典名著,包括《三国志》《论语》等,热门书籍《三体》还进入日本亚马逊2020年图书年度销售榜前60名。

如今日本人并非不爱看中国书籍,只因其喜好与从中国进口的书籍不太相符——从中国进口的书籍多以服务学者的古典文献为主。更多日本人关心中国的经济、时事、社会流行趋势等,日本书店里的书籍摆放明显反映了这一点——与中国相关的书籍多放在距离入口较近处,便于读者寻找,它们大多为日本人自己编写的有关中国的书籍。

有的日本店家非常看好中国书籍市场,专门销售中国书籍。位于东京都神保町的内山书店就是一家专门销售有关中国书籍的书店。第一任店主内山完造与包括鲁迅在内的中国文化人士交往颇深。作为汉语学习者和中国研究者的“御用”书店,店内主要售卖“看起来很难读的”中国书籍。

但近年来,这家中国书店的书籍种类出现变化,从中国进口的漫画明显增多,《魔道祖师》就是其中之一。

除了阅读从日本进口的中国书籍,年轻一代的日本人还开发了各种渠道关注、关心中国。如今不少日本青年是“数字原住民”,他们注册了中国的微博和小红书等平台账号,在书籍之外,通过更迅速、更有时效性的方式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热门相关:蝴蝶的眼泪第一季   我有无数神剑   闪婚总裁很惧内   全民女神之重生腹黑千金   血战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