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人才”富矿需要深入挖掘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丁雅栀】8月26日下午,国务院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为主题,进行第九次专题学习。国务院总理李强指出,要强化“老有所为”的制度保障,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近期,一些地方正积极搭建“银发人才库”、银发人才基层联系点等机构,帮助有意愿的老年人找到合适的岗位。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2.9亿。如何更好地开发高龄人口的潜力与价值,《环球时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退休者重返职场

“我是我们公司第一个退休后返聘的员工。”家住北京的代女士今年51岁,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退休前,她在一家外企做本地化产品经理,去年6月,临近50岁生日时,公司提醒她提交退休申请,但考虑到年龄和经济原因,她还不想离开职场,于是提交了退休返聘申请。

由于之前在北京工作,后来跳槽至厦门的外企,代女士只有这几年的社保在厦门缴纳,按照厦门的政策,她的社保缴纳时长不够,即使感到仍有精力,也不得不50岁退休。同时,之前社保的缴纳断断续续,导致退休后的养老金到手只有4000元左右,“对于我这样有房贷且在北京生活的家庭来说,不够用。”她解释道。

代女士所在的公司也很快通过了她的返聘申请。她告诉记者,对公司来说,这个岗位需要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返聘一位从业经历丰富的本地化产品经理性价比更高,公司不仅不需要再重新招人、培训,而且由于签订的是劳务合同,公司无需为退休返聘人员缴纳五险一金。

健康医疗等领域也不乏退休再就业人员的身影。今年57岁的孙田在西安一家体检中心工作,她告诉记者,退休后一段时间感觉无所事事,找不到社会参与感,希望回到工作中找回自己的价值。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从2022年起的十年,我国将以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进入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退休潮”。同时,中老年群体的继续就业需求持续增长,2022年10月“前程无忧”发布的《2022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显示,68%的人退休后有强烈的再就业意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李长安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社会对银发人才需求量大。银发人才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成熟的技能,这恰恰是很多行业、很多岗位所需要的,他们在经验、技能和人力资源积累方面的潜力仍然值得挖掘。

重返职场的多元途径

采访过程中,《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退休老人重返岗位或找新工作,有多种途径可选择,返聘或兼职就是其中一种。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老人继续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也能为用人单位节省培训新员工的成本。此外,专业招聘网站如中国老年人才网也在发布各类合适的岗位信息,老年人可以方便地投递简历。一些城市还会举办针对老年人的专场招聘会。社会组织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会开展技能培训,增强老年人的就业竞争力。

不过,老年人在再就业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

李长安分析称,当前雇用银发人才的环境不是特别完善,存在一些制度性障碍,比如现行的劳动法律法规没有完全覆盖老年人的就业权益,像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再就业时,与用工单位不能签订劳动合同,只能签订劳务合同,用工单位仅支付报酬,并不涉及社会保险等。

“近些年我们国家在挖掘银发人才潜力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对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做出了部署,对于老年人才相关的社会保障、薪酬待遇,以及职称的延续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李长安说道。

国家层面,《“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提到,要加强老年人就业服务,鼓励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并保障老年人劳动就业权益和创业权益。

各地政府也在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通过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提供职业培训等方式,为老年人再就业创造条件。一些地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企业雇用老年人,同时鼓励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和社区治理活动。

今年4月,山东莱西出台《莱西市“银龄菁英行动”实施方案》,面向全国招募退休干部、专家,搭建献智平台,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该市共招募退休副处级及以上职务“银龄专家”10人,帮助村庄发展大棚、拓展有机蔬菜基地,带来可观收益。

丰富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方式

当前,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重逐年下降,劳动力短缺日益严重,而老年人力资源数量不断增加,银发人才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那么,如何丰富畅通老年人社会参与途径、更好地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呢?

李长安认为,首先,对用工制度进行创新,可以借鉴日本和德国等国家在老年人就业方面的先进经验。其次,保障老年人权益,尤其是职业伤害保险方面,确保他们在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得到保护。同时,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将老年人纳入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咨询,帮助他们适应不断变化的劳动市场需求。

他还表示,必须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公平性,减少年龄歧视,确保老年人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同时,加强对老年人力资源的培训,以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这些措施不仅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还能够缓解劳动力市场的短缺问题,同时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