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50个智算中心“遍地开花” 从建起来到用起来面临多重考验
国内当前最大的智算中心在哪里?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会出乎许多人的意料。
据“哈尔滨发布”,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哈尔滨)节点超万卡智算集群将在8月30日正式投用。目前,中国移动黑龙江公司在哈尔滨智算中心落地了国内最大的超万卡智算集群,共计部署了1.8万张AI(人工智能)加速卡。集群建设完成后,可提供算力6.6EFLOPS,为万亿级模型训练提供高效、稳定的算力底座。
人工智能浪潮方兴未艾,作为AI基础设施,智算中心被视为人工智能时代如同水和电一般的“新基建”,在全国各地落地开花。尤其自2022年底ChatGPT横空出世以来,各地智算中心建设纷纷提速,一大批智算中心规划密集出台,不少地区的智算中心已建成并进入投运阶段。截至目前,全国建了多少座智算中心?背后的建设主体是谁?当智算中心从如火如荼、热热闹闹的建设潮转入到投运的“下半场”,智算中心如何长效运营,实现盈利目标?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调研。
超250个智算中心涌现
按照算力类型的不同,数据中心一般划分为三类:以通用计算任务为主的通算中心、以人工智能计算任务为主的智算中心、以超级计算任务为主的超算中心。这三类分别有不同的应用领域,通算中心可为日常的互联网服务、企业数字化等提供算力支持;智算中心则支持AI大模型训练推理,可应用于自动驾驶、智慧城市等领域;超算中心则面向天文探测、资源勘探等极端复杂的问题,提供超高性能算力。
过去,由于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较小,超算应用范围也比较狭小,数据中心以通算中心为主。随着ChatGPT、Sora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问世,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培育和壮大人工智能产业成为各地抢占未来先机的共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高度依赖智能算力,因此在同一时间,全国也掀起了规划建设智算中心的热潮。
据证券时报记者根据公开资料梳理,目前已有超20个城市建设了智算中心,其中既有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也包括郑州、武汉、长沙、南京、西安、成都、哈尔滨等地区中心城市,还不乏内蒙古呼和浩特、宁夏中卫、新疆克拉玛依等西部地区城市。不仅如此,智算中心还加速下沉至县城,湖北利川智算中心、涞源河北智算中心、重庆移动忠县大数据智算中心……近两年,一批县域级智算中心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截至2024年上半年,国内已经建设和正在建设的智算中心超过250个。”工信部下属研究机构赛迪顾问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白润轩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值得注意的是,按事件看,2024年上半年智算中心招投标相关事件791起,同比增长高达407.1%。“这表明智算中心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从2023年开始,各地政府加大了对智算中心的投资力度,推动了基础设施的发展,为人工智能产业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白润轩说。
政府和运营商主导
跨界玩家踊跃布局
“遍地开花”的智算中心背后,建设主体丰富多元,其中最主要的参与者是各地政府及三大运营商。单纯从招标的角度来看,白润轩告诉记者,在今年上半年的292起智算中心招标事件中,运营商的招标数量最多,达到163起,占比为55.82%,占据了其中的半壁江山。其次分别为政府(33.90%)、企业(9.25%)和科研机构(1.03%)。
梳理2024年半年报,三大运营商争夺“算力版图”的硝烟清晰可辨。中国移动表示,公司加速发展智能算力,智能算力规模达到19.6EFLOPS,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首批13个智算中心节点投产;中国联通财报称,公司建设上海临港、呼和浩特等万卡智算中心,全网智算算力达到10EFLOPS;中国电信则表示,公司在京津冀、长三角建成国内领先的全液冷万卡池,在31省份部署推理池,满足各类AI应用推理需求,智能算力新增10EFLOPS,累计达到21EFLOPS。
移动通信时代三大运营商“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也在人工智能时代上演。同时,面对蓬勃的智能算力需求,万国数据、世纪互联等老牌数据中心企业,以及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云厂商依托自身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也成为了建设智算中心的重要力量。
除此以外,还有跨界玩家也在试图“分一杯羹”。前不久,海南高速的一则公告引发市场关注。海南高速公告称,为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动公司业务转型升级,公司控股子公司数智高速智算中心(陵水)有限公司拟投资约1.04亿元建设海南陵水智算中心项目。该智算中心项目计划于今年12月前实施完成并投产,算力规模约为676PFLOPS。
事实上,像海南高速一样“跨界”开展智算中心业务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今年1月初,全球最大的色纺纱制造商和供应商之一华孚时尚宣布,其全资子公司浙江华孚计划投资上虞华尚数智中心AIGC智算中心项目,规划建设规模3000PFLOPS的AI算力,项目一期计划投资金额2.5亿元。除此以外,“味精大王”莲花控股、房地产开发商大名城、染料生产商锦鸡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均在这两年开始布局算力新赛道,推进智算中心项目。
如果说运营商、数据商、云厂商等主体入局智算赛道合乎情理,那么这些跨界玩家开辟第二增长曲线的探索,往往容易引发市场的质疑。例如,自华孚时尚宣布进军算力赛道后,记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看到,围绕华孚时尚的智算中心项目,不断有投资者向董秘发出提问,“是否有接到算力订单”“算力项目能否如期交付运营”等问题接连涌现。一名资深的业内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分析称,智算中心的建设不仅需要重资产投入,同时对销售渠道、技术实力等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跨界玩家若没有足够的行业积累与竞争壁垒,或无法在市场中立足。
供需错配难题仍待解
需探索多元盈利模式
建设智算中心并非“一锤子买卖”。相反,建成投运之后,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从建起来到用起来,如何让智算中心真正服务当地产业发展、成为一笔有效的投资,这是每一座智算中心都要面对的问题。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告诉记者,目前智算中心的主要盈利模式主要包括算力租赁、技术服务、数据运营等。要实现可持续性的投资回报,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一是市场需求,即智算中心所提供的算力和服务是否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二是成本控制,包括建设成本、运营成本等;三是技术创新,能否在硬件设备、软件平台等方面保持领先地位;四是政策支持,政府是否有相关政策扶持智算中心的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一些智算中心存在利用程度不高、供需错配的问题。一方面,算力供需存在供需错位。当前,一些建了智算中心的地区并未有足够庞大的产业支撑和应用需求,服务器空转的现象普遍存在。在“东数西算”工程实施的背景下,中西部地区构建了多座智算中心,但算力跨域流动的条件不成熟,建成全国算力“一张网”尚待时日,这导致了这些地区算力供给余量较大。“相较于不断增加硬件数量,更需要考虑怎么用足用好现有算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安晖表示。
另一方面,算力供需还存在品种错位,面向高端应用的算力缺口较大。“在当前大模型技术进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我们对于模型训练的效率要求很高。一个新的想法提出来了,如果不及时做,很可能过几天别人就做出来了。”一名985高校人工智能专业的青年教师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目前国内的智算中心很多采用的是国产自研芯片,在模型训练方面的效率还有待提高。“就像一个毛坯房,‘入住’前还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做适配工作”,该教师表示,一些智算中心的算力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在供需错配的同时,据白润轩观察,许多智算中心盈利模式单一,主要依赖算力租赁,不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由于智算中心是一项投资较大的基建项目,回收投资成本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挑战。因此,智算中心需要探索多元化的盈利模式,例如提供增值服务、开展科研合作等,提高盈利能力。”白润轩说。郭涛也认为,智算中心可以拓展数据清洗、分析、可视化,以及定制化的算法开发和优化等服务,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受访者普遍认为,“适度超前建设”绝非盲目建设、重复投资,而是在做好规划的前提下,形成投、建、运、管、用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持续提高智算资源的利用率。“地方在规划智算中心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产业发展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避免盲目跟风。同时,应加强与其他地区的沟通协作,避免重复建设。”白润轩表示。
记者 周春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