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财经深度】我们距离AI养老还有多远?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潘小多 环球时报记者 丁雅栀】编者的话: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超过2.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9.8%,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2.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4.9%。预计到2035年左右,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当前,人工智能(AI)正在驱动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从“人工智能+医疗”“人工智能+教育”再到“人工智能+交通”,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智慧未来的核心动力,渗透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而养老领域也已经成为又一个新“风口”。随着人工智能陪伴、人工智能监护的出现,“人工智能+养老”又能打开什么样的想象空间呢?
“人手不够,AI来凑”
在上海的一处养老社区中,《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这样的养老场景:医疗级别的消毒机器人能够自主导航,完成消毒任务,实时监控消毒流程;智能配送机器人能够进行跨楼层的药品配送;借助AI搭建的智慧养老管理平台,不仅可以在餐饮、起居等场所进行人脸识别、登记访客,防止患有认知障碍的老人独自外出,甚至还承担起夜间巡逻、智能烹饪等职责。
这家养老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长期居住在社区里的老人中,包括了多名失智、失能,以及既失智又失能的老人。而目前养老社区的工作人员人手欠缺,在日常陪护、卫生及安全管理等方面面临较大压力。正因如此,这家养老社区近年来开始考虑大量引入智能设备。“借助机器,可以帮助我们分担很多工作。未来,我们还会考虑引进一些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床垫之类的,更精准地掌握老人的需求,提供更高效的服务。”这位工作人员介绍称。
《环球时报》记者在调查时了解到,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占比逐年上升,叠加专业养老护理人员稀缺的现状,给养老产业带来沉重的负担。上述背景下,“AI+养老”将成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积极地看,老龄化导致劳动力减少,短期内有望倒逼产业升级,长期来看,则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向资本密集型转型,从而促进高端制造行业的发展”,东亚前海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
作为高龄化不断加剧的社会,日本的老龄照护行业正在积极尝试导入AI。记者了解到,具体到养老护理中,一家机构中,耗时费力的部分行政工作可以由AI系统代劳,人工监控也可以交给AI。在养老设施中通过内置摄像头等搭载AI的传感器协同工作,可以观测入住者的每个细微变化,实现对入住者的密切关注。AI可以24小时全天候监控入住者的位置信息、体温、心率,以及入住者的起床时间、如厕时间、进餐状况、是否跌倒等,代替工作人员的巡视工作。
对于每天需要接送老人的日托中心而言,车辆管理系统也为工作人员减轻了不少负担。该系统可以帮助创建支持班车的接送路线,能够在分析住所远近和轮椅使用等个人情况后,给出最佳方案。
如果说这些还只是助力,那么介护(日语词汇,有看护、照料等意思,编者注)机器人的加入就属于核心助力了。日本政府2013年6月宣布将战略性地推动机器人护理设备的开发和使用。2019年时,政府的增长战略中将“促进ICT(指信息与通信技术)、机器人、AI等技术在医疗和护理一线的应用”列入重要内容。此外,设定了截至2025年销售2.5万台机器人的KPI。据了解,日本目前已经开发和应用了多种护理机器人,能够协助移动、如厕、洗澡、监护等护理业务,甚至还有用于护理培训的“卧床机器人”。
《环球时报》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日本将迎来“2025年问题”:“团块世代”(指日本在二战后出现的“婴儿潮”人口,编者注)将在2025年跨入75岁,日本社会即将新增800万高龄老人,而这也是日本老龄照护行业积极拥抱AI的原因。根据普华永道的调查,日本公司导入AI的比例增加了10%,从2021年的43%增加到2022年的53%,普及率全球领先。
“黑科技”提供“情绪价值”
“情绪价值”当道的时代,老年人精神生活和心理健康又应如何维护?今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发布的一份关于老年人情感关怀的研究报告指出,“老年人也有进行人际联结、感受人际温暖、有情感归属、不感到孤独的需求。”
在神奈川县藤泽市一家名为微笑驿站的日间养老中心,养老机器人PALRO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记者了解到,交流互动型机器人PALRO就是基于“情绪价值”这一需求诞生的。每天早晨,它会在入口处迎接坐班车到达的老人,一一问好,还能与老人时不时击掌互动。在老人们等待开始活动前,PALRO会陪他们闲聊。此后,它要和需要锻炼语言能力的老人一对一交谈,在做操环节还要协助工作人员做示范,陪伴老人们进餐,下午再送老人上班车。
“事实证明,使用PALRO这类可以交流的机器人,对于减少老人的焦虑和孤独感很有帮助,而且还能改善语言功能,对预防和减缓认知症也有一定帮助。”养老中心的人表示,因为PALRO的出现,有些一到中心就嚷嚷要回家的老人渐渐可以踏踏实实待到下午了。
这个小小的人形机器人搭载了AI,可以识别100多个人的面孔和声音,并能记忆信息。此外,它还可以主动展开对话,可以与需要护理者交流,鼓励被护理者开启谈话。
国内的养老机构中,由AI驱动的电子互动机器人(智能屏幕)也已出现具体的应用。记者在对前述位于上海的养老机构采访中了解到,入住养老院的老人可以与AI屏幕开展诸如下棋、点歌、信息查询等日常交流。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AI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提高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而国内一些新出现的应用和“黑科技”,也是通过借助AI技术为老年人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
国内市场快速增长
我们离AI养老还有多远?《环球时报》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我国智能养老行业相较一些国际领先的国家而言,起步较晚,面临一些挑战和短板,但目前正在“强势追赶”。
智能养老机器人作为智能服务机器人的一种,是智慧养老的分支,具有参与老人日常生活、协助护工护理工作等能力。东亚前海证券在研报中称,就护理机器人角度而言,我国家用护理机器人市场目前属于品类矩阵初步形成的阶段。而欧美以及日本等国家在护理机器人方面起步早、技术也更为领先。1982年,荷兰就研制了可以喂饭、翻书的实验用机械手RSI,美国在1984年研发出以医院为应用场景的护理机器人HelpMate。日本也已研发出多种护理机器人。
今年1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深化重点领域“机器人+”应用。其中,在养老服务方面,研制残障辅助、助浴、二便护理、康复训练、家务、情感陪护、娱乐休闲、安防监控等助老助残机器人产品。加快推动多模态量化评估、多信息融合情感识别、柔顺自适应人机交互、AI辅助等新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中的应用,积极推动外骨骼机器人、养老护理机器人等在养老服务场景的应用验证。
记者了解到,从机器人功能及老年人需求来看,机器人养老主要集中在护理、康复和陪伴三大方面,对应的就是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和陪伴机器人三大类。从养老阶段来看,健康和自理阶段的老人对陪伴机器人的需求较多,半自理和失能老人的需求主要为康复和护理机器人。《智能养老机器人市场分析报告》称,2022年中国智能养老机器人行业产需量分别为1.63万、1.55万套,分别同比增长79.1%、74.2%。
除了机器人以外,利用AI技术推动养老产业走向“轻量化”也成为当前养老产业的显著趋势。江瀚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轻量化养老”是指利用AI技术,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精准的养老服务。这种模式下,老年人可以通过智能设备、互联网等手段获取各种养老资源和服务,包括健康管理、社交娱乐、医疗服务等。“与传统养老模式相比,轻量化养老更加注重个性化、智能化和便捷化,更符合老年人的需求和期望。”江瀚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李长安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近年来养老领域中AI相关技术的发展与创新越来越多,未来随着中国老龄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AI技术在养老领域的应用会越来越普及。
李长安也表示,相对于中国快速增长的养老需求,AI技术与目前的养老需求相比依然存在不匹配的问题。一方面,AI技术总体渗透率不是很高,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城市,养老领域的AI技术应用比较欠缺;另一方面,AI的应用服务也比较单调,大多数时候用于看护和监测,远程医疗等更加精细化的服务需求还有待填补。此外,AI的应用还面临技术伦理的挑战。如何保护被护理人的隐私及健康数据,如何进一步精细研发互动交流模式,并优化人机情感交流体验,而不是把人们“困在算法当中”,都有待行业的进一步建设与规范。
热门相关:仙碎虚空 傲娇驾到,总裁别闹 惊世第一妃 姐姐的日记本 夺爱 让我深爱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