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一周年,港人生活有了“湾区味”
【环球时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杨伟民】1月8日,香港与内地恢复通关正好满一周年。回顾过去一年香港社会市民摘下口罩,各口岸陆续开放、高铁复运并加开班次,在访港旅客上升之际,港人北上消费热潮亦兴起,社会也全面迈向复常。
一年来数据不断创新高
香港“01”网8日回顾了通关一周年的大事记:2023年1月8日起内地和香港恢复首阶段通关,开放7个口岸,每日北上和南下名额各约6万个,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2月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宣布全面恢复内地与港澳人士往来,2月6日起取消经粤港陆路口岸出入境的预约通关安排,同时取消通关人数上限。特区政府也宣布自2月6日起,所有通关口岸重开,连同1月15日已重开的高铁,所有海陆空往返内地关口全面开放。
全面通关首日,香港各口岸共有28万人出入境,出境及入境人次各占一半。紧接着4月1日,广深港高铁跨境列车每天从62列增开至164列,基本恢复至2019年水平,内地66个火车站皆可直通香港西九龙站。香港旅发局6月底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6个月,访港旅客约1300万人次,其中约1000万为内地旅客。
自去年10月开始,港人北上热潮开始,香港入境处数据显示,10月有535万香港居民经陆路或海路前往深圳等广东城市。按政府统计处数据粗略推算,10月港人在内地的消费额高达36亿港元。11月1日零时起,俗称“黑码”的内地出入境健康申报取消。香港入境处数字显示,11月25日,经陆路口岸北上的港人约有33.7万人次,创下11月新高。
北上从悠闲变为日常
“01”网总结称,通关一年来,来港旅客累计约3380万人次,其中78.5%为内地旅客;出境香港人则有7222万人次。而港人北上潮日趋盛行,由吃喝玩乐、正骨,到看病,再到配眼镜、逆向代购食物,“由悠闲消费逐渐转变为日常消费,香港融入大湾区”。反之,内地旅客也出现新常态,豪客不再,更多内地人到香港是为了感受地道文化。
自通关后,家住元朗区的庄先生一家有空就会到深圳,俨然成为半个“深圳通”,“来得多了,感觉深圳的地铁、公交线路很方便”。最近,他们还去了福田与南山交界的商圈,“既有传统商场,也有开放式商业区,一条小河连起整个片区,餐厅沿着河边散布,很有特色!”疫情期间,有香港博主一直住在深圳,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向港人介绍深圳。“那时每条视频播放量平均不到1万,而2023年发布的视频平均则可达到10万多播放量,最高一条更是近70万次。”
1月5日,由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与深圳市万人市场调查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的《深港两地消费满意度调查》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逾九成受访港人多次到深圳消费,近60%受访者称深圳优势在“物美价廉”。港人消费者对深圳“商家服务”满意率最高,达到92.38%。
深港交融迈上新台阶
“港人生活有了‘湾区味’”,有港媒8日称,全面恢复通关,带来的不仅是“说走就走”“想见就见”的便利,更为大湾区互联互通建设按下加速键。一年来,覆盖湾区11城、辐射内陆腹地的立体交通网络越织越密,“轨道上的大湾区”加快成型;多领域标准互认、政策互通,将“制度之异”转化为“制度之利”;香港与内地“双向奔赴”日趋热络,湾区民众心相通、事共议、情更浓,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迅速照进现实。
不过,香港仍面对不少挑战,包括人力资源紧绌等问题,影响服务质量。为此,特区政府针对航空业及公共小巴/客车行业,推出特别的输入劳工计划,其中航空业配额有6300个,小巴及客车业有1700个,航空业首阶段有28家公司成功申请2841个配额。去年9月,劳工处推出“补充劳工优化计划”,26个职位类别可输入劳工,至10月底共有1113件申请,输入12745名劳工,前三名是餐厅服务员、厨师和售货员。
香港“点新闻”8日称,一年来,港人北上与内地旅客南下,两地频繁交流,民众双向奔赴,香港重新出发,“活力香江,盛事之都,走在全面复常快车道上”。深港交融迈上新台阶,两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新的一年里可望更深入,香港融入国家发展更胜从前。
热门相关:我们家人一起 全家轮流吃 诛明 都市狐仙养成记 陆爷的小祖宗又撩又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