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江格尔》年轻了
光明日报记者 尚杰 赵明昊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梦琳
蓝天白云下,群山环抱中,记者日前走进被称为史诗《江格尔》发源地的新疆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来聆听草原英雄史诗《江格尔》的现代传承。
演唱《江格尔》的民间艺人被称为“江格尔奇”。在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众多的“江格尔奇”中,道尔吉·尼玛入围了2023“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今年36岁的道尔吉·尼玛出生于“江格尔奇”世家,他的爷爷加·朱乃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江格尔代表性传承人。从7岁开始,道尔吉·尼玛就跟随爷爷学习《江格尔》,一句一句地模仿,花了多半年的时间,他才把一场《江格尔》完整地背下来。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道尔吉·尼玛内心始终想着爷爷的话“不学《江格尔》你会后悔”。为了传承这一民族艺术瑰宝,他决定辞职,回归艺术之路,唱响《江格尔》。他说:“爷爷希望我能成为一个像江格尔一样的英雄。”
加入县江格尔艺术团后,道尔吉·尼玛一头扎进了《江格尔》传唱、代表性传承人唱本田野采集、录音以及传承人培训等工作,虽然忙碌,但乐在其中。
时间久了,道尔吉·尼玛开始琢磨,如何让传唱千年的《江格尔》在当下焕发新的活力?他开始尝试将传统文化和舞台艺术结合起来,他与几个年轻的伙伴组建起了乐队。起初,他们尝试将《江格尔》改编为摇滚风格,融入吉他、架子鼓等现代乐器,但效果并不理想。
道尔吉·尼玛没有气馁。他向许多老一辈的“江格尔奇”请教,对传统说唱进行现代化改造和创新。他巧妙地将现代乐器与呼麦、图瓦鼓、马头琴等蒙古族传统乐器相结合,采用流行的说唱曲风,让古老的《江格尔》年轻起来。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唱《江格尔》的队伍中,这让道尔吉·尼玛兴奋不已,他认为《江格尔》的传承需要更多的生力军。他开始在不同地方开设说唱班,“有时候,学生们并不会蒙语,我就一点点翻译,帮他们慢慢地熟悉。”目前,道尔吉·尼玛已经累计培养了300多位“江格尔奇”。
近年来,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聘请了来自北京、呼和浩特、乌鲁木齐等地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到江格尔史诗的搜集整理、研究出版等工作中。同时,该县不断完善传承机制,资助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让这首英雄的赞歌在草原上传唱得更加响亮。
《光明日报》(2024年03月31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