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清明 | 追远,功勋楷模英名永存

人间四月天,怀人最清明。

节日渐至,慎终追远,缅怀功勋,致敬楷模。于敏、申纪兰、张富清、袁隆平,几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虽已与世长辞,但这枚代表国家最高荣誉的勋章,铭记着他们不可磨灭的功勋伟绩,饱含着几位“国之赤子”的家国情怀。

这是核物理学家于敏(1985年摄)。新华社发

核物理学家于敏二十八载隐姓埋名,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我国氢弹突破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华民族不欺负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负,核武器是一种保障手段,这种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动力。”有人尊称他为“氢弹之父”,于敏婉拒。他说,这是成千上万人的事业。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我是农民出身,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申纪兰在全国人大代表任上一直兢兢业业。在群众心中,她也永远是那个执着为民、甘于奉献的好大姐。共和国将永远铭记她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的奋斗,永远铭记她为改变家乡生态,60多年带领群众用劳动奋斗幸福的卓越贡献。

这是张富清肖像(2019年9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张富清这辈子深藏功名,埋头工作,连儿女对他的赫赫战功都不知情。但他无论身处哪个岗位,都坚守一名党员、一名退伍军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凡事冲锋在前、处处做到表率。“党教育培养我这么多年,我能为人民做有益的事情,再苦也知足了。”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在获颁“共和国勋章”后的第二天,袁隆平便匆匆赶回了湖南。回去的第一件事,就是下田去看看他的水稻。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他用毕生精力发展杂交水稻;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隆平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他也用一生,为这句话写下了注脚。

最深的缅怀是铭记,最好的纪念是传承。

于敏没有要求他唯一的博士研究生留在自己身边做研究。“于老师建议我出国两年,开过眼界后就回国作贡献。”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向学生强调要献身祖国;

现如今,西沟村三楼那把磨破的皮椅子,依旧向着一拨拨来客无声诉说着“申大姐”的故事。申纪兰的精神,也永远回荡在太行山间;

在榜样精神的激励下,来凤县一支支“张富清先锋队”冲向服务群众第一线,活跃在山城的街巷村庄,投身乡村振兴;

袁隆平精心培育的杂交水稻已经在亚洲、非洲、美洲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种植。金黄的稻谷,让无数人享受到了吃饱的幸福,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他一生挚爱的水稻事业也后继有人,一批批农业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你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奋斗在你为之奋斗的事业中。”英雄永在,浩气长存。你们的英名与事业,将以国家的名义、以人民的名义,被永远铭记与传承。

正如网友所言:思念跨山河,只要我们记得,你们就还活着!

整理:王子锋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农民日报

热门相关:龙皇武神   侯门弃女之妖孽丞相赖上门   一级BOSS:你结婚,我劫婚   傅爷怀里的假千金真绝了   极品医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