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坑塘再现昔日美景(坚决打赢“三夏”生产攻坚战)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
谭勇
“记得小时候,坑塘里的水很清,还有很多鱼。如今,儿时记忆又回来了!”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常年在省会郑州工作的赵品,回到南阳老家后,对家乡坑塘的变化感到惊喜。
这得益于南阳市自2019年起实施的历时3年的“千村万塘”综合整治工程,该公益性工程对全市容量500到10万立方米的2.5万余座坑塘进行了系统治理和巩固提升。
更可喜的是,历时2年,南阳市水利局主编的河南省地方标准《农村坑塘综合整治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前不久正式发布,这是河南省坑塘治理管护方面的首个规范化标准,为我省农村坑塘综合整治绘出“金图解”。
河南省有坑塘16万余座,可谓是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王政介绍,坑塘具有蓄水灌溉、生活供水、村落消防、水产养殖、涵养水源与游览等多种功能,是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水利基础设施和景观设施。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由于修建年代久远、运行管理不善,不少地方的坑塘存在较多安全隐患,也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由于坑塘综合整治方式多样、效果不一,亟待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工具书”出台,规范农村坑塘的整治,恢复坑塘的基本功能,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
南阳市大规模进行坑塘系统治理,积累了不少原创性、引领性的经验做法。在卧龙区安皋镇等地,坑塘整治打出了“组合拳”。
“坑塘清淤、岸坡整修、岸坡培土加厚、上下游植草护坡,新建坑塘放水口1处,塘周泥结碎石路,栽植柳树,设置坑塘标示牌及安全警示牌……”说起整治措施,安皋镇政府工作人员如数家珍。
广泛借鉴浙江、河北等地做法,在对河南省特别是南阳、信阳、平顶山、驻马店等地的农村坑塘现状及综合整治情况等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导则》从坑塘的功能、目标、设计方案、规模、安全防护等方面,提出了农村坑塘综合整治的总体要求,结合坑塘综合整治的常用措施,对开挖与清淤、岸顶及岸坡防护、防渗、进出口设施、生态修复等各项措施作出规定。
“为了满足周边群众游览、娱乐、健身需求,《导则》提出生活型坑塘可因地制宜根据需求配置休闲步道与其他服务设施。”南阳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解释道。
“我们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结合各村坑塘实际情况和群众意愿,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分类改造,开展坑塘治理集中攻坚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滑县老店镇党委书记郭少阳告诉记者。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坑塘虽小,却传承着千年农耕文明,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的一面镜子。”王政建议,从各地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抓住普及普惠农民可感可及的事,动用一切可用之力,让农村坑塘再现昔日美景,让村落生态重现生机,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增添新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