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擦亮“生态底色”,提升“发展成色”

初夏的南京,蓝天白云、水清岸绿、飞鸟翔集、老人弈棋、孩童嬉戏,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卷。

南京长江大桥。顾树荣 摄

与美丽风光印证的则是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的优异答卷——2023年,南京42个国省考断面连续五年、11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28条入江支流水质连续三年100%达标,秦淮河成功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大气PM2.5浓度和优良天数比率的绝对值在南京都市圈排名第一,空气质量达到优级别的天数为96天,是2013年以来优的天数最多的一年;完成全市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共记录物种数367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92种……

江心洲长江大桥下的江滩上,栖息着成群的野鸭。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孙中元 摄

一串串看似枯燥的数据背后,是南京市委、市政府坚如磐石的决心,是全市上下一线环保工作者们锲而不舍的付出。他们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夙夜在公、闻令而动,把绿水青山的梦想写进生命的答案。在六五环境日来临之际,本报采访了全市多名“环保人”,听他们讲述用实际行动撑起“一片蓝天”、守护“一河碧水”、保卫“一方净土”的动人故事。

南京城。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

美丽图景不断“焕新”

“嘘,别出声,监测工作要开始了!”不久前的一个深夜,建邺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中心环境监测人员庞伟和同事正在对一起交通噪声扰民情况开展现场监测,只见他们屏住呼吸,紧盯多功能声级计的数据变化,避免任何声音影响监测结果。“因为被投诉对象营业时间的特殊性和监测规范的要求,很多监测工作都需要在夜间进行,有时干到凌晨一两点也是常事。”庞伟说。

不仅如此,为获得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第一手资料,庞伟和同事们经常夏天顶着酷暑在四五十摄氏度的高温下进行锅炉废气监测,冬天冒着严寒采集冰冷刺骨的地表水样品。虽然辛苦,但秉持着严谨负责的态度,二十年来,庞伟参与采样、分析、上报的10余万个环境监测数据无一错误。

正是这样一支由“庞伟们”组成的环境监测队伍,承担着南京市水、气、声、土、振动等全方位的环境监测、全市污染源的调查、环境污染纠纷、污染事故仲裁的监测等,为美丽南京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监测数据支持。

并蒂莲。南京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除了数据监测,生态环境执法也是环保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南京市将依法治污与科学治污、精准治污有机结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为做好生态环保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入河排污口,是污染物进入河流的最后一关,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是控制污染物总量、改善水质、保障水环境安全的关键环节。南京共有2250个长江入河排污口,如何统筹协调好整治工作是一道横在执法人员面前的考题。“聚合力,抓联动,固成效。”作为南京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孟磊用了三个关键词回顾这些年来的排污口分类整治工作。

2021年8月,南京市结合工作实际在省内率先制定出台《南京市长江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工作方案》,将排污口整治作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牛鼻子”,统筹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的系统整治。“这份方案的出台,就是为了让整治工作找准‘航标’厘清思路。”孟磊介绍,为了构建起排污口整治的“坐标轴”,他们采用横向多部门协同发力,纵向市、区、街道、网格四级联动的模式,共同推进整治工作。

老山。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近年来,南京市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气概,扎实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美丽南京的图景不断“焕新”。

2023年,南京2227个长江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2226个,227个太湖流域入河排污口全部完成整治;完成5个国家级工业园区问题整改,新增工业污水处理能力4万吨/日,新建工业污水管网8公里;75个涉气产业园区完成大气综合整治,全面完成102台生物质锅炉淘汰或对标整治,聚焦VOCs污染排放十大关键环节开展全过程治理,滚动梳理完成1984个年度治气项目……“天蓝地绿水清景色新,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生活在南京的我们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绿色福祉。”市民李鹏点赞道。

生态底色不断擦亮

先坐车,再乘船,然后步行登岛,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这颗“长江明珠”就这样惊喜地呈现在人们眼前。江风习习,飞鸟翔集,江豚逐浪,放眼望去,满眼皆绿……

眼前的这一幕幕,对于已经守护这座长江洲岛16年的李全文来说,再熟悉不过了。2008年,新济洲的“粗犷”模样给首次登岛的李全文不小的震撼。“洲上交通只有土路,江风一吹,到处尘土飞扬。”李全文说,这个移民后荒无人烟的“生态贫岛”让他下定决心,要用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服务于新济洲湿地修复与管理工作。

这一坚持就是16年。这些年,李全文用脚步丈量着新济洲上的每一寸土地,用镜头和文字记录这里从无人荒岛到长江明珠的变迁,他的守护也让昔日的“生态之疮”变身耀眼的“生态宝库”。

新济洲。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摄

如今,公园湿地面积已从建设前的1063.5公顷增加为1876.1公顷,湿地修复面积超过800公顷,湿地率达69.97%,生物多样性也得到极大提升。公园内各类生物资源共有1704种,其中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动植物57种,每年在湿地内定期栖息水禽超过5万只,东方白鹳、普通鸬鹚、白琴鹭、花脸鸭、罗纹鸭、斑背潜鸭等6种水禽在公园范围内已形成稳定的越冬种群,数量均超过全球区域种群数量的1%。

蝶变的不仅是新济洲。“近年来,南京不断夯实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不断深入生态保护与修复,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南京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全市一方面强化土壤环境安全监管,完成158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评审195件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3个污染地块进入省土壤污染与修复名录,1个地块完成修复通过省级评审后移出名录;另一方面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完成江北新区、江宁区2个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推进江宁新济州、六合金牛湖、溧水无想山、建邺江心洲生态岛试验区建设,成立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教联盟,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

池杉湖湿地公园。南京市生态环境局提供

此外,南京市还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开展夏、秋两季秸秆禁烧全覆盖巡查,未发生因本地秸秆焚烧导致的严重污染天气。持续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池塘养殖尾水治理,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连续两年超90%。

围绕生态修复,各部门也在积极探索创新。作为栖霞区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四检合一办案组组长,鞠鹏不断开拓思维,在全省首创“检察+行政,多元融一体”栖霞生态保护品牌。推动设立全市唯一司法生态修复账户,建成八卦洲司法生态修复基地,实现一年建机制、两年建账户、三年建基地、四年见成效的初心承诺。连续三年获评全省生态损害赔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成效被省生态环境厅推广。

秤锤花。南京市生态环境局提供

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生态家底也更加丰厚。就在去年,南京市历时3年完成了全市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共记录物种数367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92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长江江豚、青头潜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秤锤树、中华虎凤蝶等),在全球首次新记录昆虫新物种2种,全国新记录昆虫3种,江苏新记录昆虫3种。

生态文明教育入心入行

“小朋友们,我们可以从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降低碳排放哦。”在南京市鼓楼区小市街道安怀村社区,坐落着南京首家且唯一一家社区级低碳科学馆,馆内有“地球家园”“低碳行动足迹”“世界在行动”“中国在行动”“低碳实践区”5个板块,以“讲述您身边的低碳科学”为主线,运用现代化的设计手法和展示手段,集知识性、功能性、科技性、互动性、趣味性于一体,致力于向中小学生提供一个第二课堂。

据悉,科学馆通过展览、游戏体验等形式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普及低碳知识,并鼓励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低碳行动。并且通过“红色低碳宣讲团”“绿色行动服务队”等向辖区居民传播低碳理念。“减少碳排放和资源消耗,可以更大程度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秉持着这样的想法,安怀村社区党委书记邓超深耕社区16年,用脚步为群众打造出一个“绿色社区”。

秦淮河。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不只是安怀村社区,如今在南京的各大社区、校园,环保志愿者们用亲切的语言与群众互动,向群众传播绿色低碳理念、垃圾分类知识,将全民共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带向更多人。“以生态认知教育、生态情感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生态实践教育等,全面提升青少年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南京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打造“生态向学”这张生态文明主题教育名片,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

自2013年入职以来,南京市教育局宣传与德育工作处四级调研员肖蕾一直致力于全市中小学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南京不断优化生态文明教育资源供给,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多维度、系列化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讲座、主题活动等。”肖蕾说,今年,为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学校教育工作,南京市教育局和南京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制定了《南京市生态文明教育行动计划(2024—2025年)》,对生态文明教育的总体目标、具体任务和保障措施进行了专门部署。

在肖蕾等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全市教育系统生态环境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南京市教育局联合南京市文明办、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共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34家和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152家,评选优秀研学实践教育课程300个。就在前几天,第四届南京市“我是环保小局长”活动正式启动,从环境污染治理、节能减排到生物多样性保护、长江大保护、无废校园等,来自南京工业大学实验小学等28所学校将共同参与。

据悉,自2019年以来,南京市“我是环保小局长”活动已成功组织三届,吸引了全市121所小学参加,开展了近百项环保小课题研究,培养了363名“环保小局长”。2022年,该项目被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十佳公众参与案例”,“我是环保小局长”已成为南京生态文明教育的亮眼品牌。

玄武湖。南京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山水相融、蓝绿相映,当蓝天白云持续展现,绿色版图不断扩展,野生动物悄然成为人类的“邻居”,全民广泛参与生态环境保护,金陵大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在生动铺展。

热门相关:与你相恋的小时光   战国明月   呆萌配腹黑:欢喜小冤家   我真是非洲酋长   娇女种田,掌家娘子俏夫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