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 国家级非遗侗族琵琶歌传承人吴玉竹:不忘传承 让歌声有形
“侗族琵琶歌讲究弹唱配合,唱是基本功,要打扎实。”6月6日星期四,是吴玉竹每周固定到黎平县尚重镇洋洞小学,教学生们唱歌的日子,也是吴玉竹最期待的时光。
今年57岁的吴玉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琵琶歌代表性传承人,出生于具有“侗家音乐之乡”的尚重镇。那里侗族习俗浓郁、厚重、古朴而独特,是侗家原生态音乐艺术文化保留地,且侗家琵琶歌演唱形式多样。
“从小耳濡目染,12岁时就对侗族琵琶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跟随歌师吴仕恒学唱,他也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第一课就教我要学会感恩,那时想多学点,老师看我刻苦也愿意多教些,‘喝水不忘井,穿衣不忘纺织人……’歌名叫《不要忘记》,这首6韵的曲子两个晚上就能全部背诵,直到今天都没忘。”那时白天,跟着父母干农活、做家务,晚上就去向吴士恒学歌,老歌师精心调教,聪颖的她不仅学会了弹唱,还能自己编词。虽已过去45年,吴玉竹回忆第一堂课学的内容,记忆犹新。
在尚重侗家民间节日多,各个侗家村寨特设了鼓楼、凉亭,用以开展侗家琵琶歌、芦笙表演、山歌节等活动,情歌、酒歌、叙事歌、孝歌、劝世歌、贺礼歌、童歌等等,这些歌曲有着各不相同的演唱场合。
不到20岁那年,吴玉竹参加镇里的唱歌比赛,身着侗族盛装上场。在侗族众多的服饰中,尚重盛装最为华贵,它是独特的青蓝,服饰上盘绣图案繁多,绣制一套需耗时3年。人们都把它叫做“绣画”。盛装的披肩配以流苏,系上斑斓的围腰,手持侗族琵琶,端庄而华美。琵琶则用上好的楠木和5根琴弦组成,涂上古木色的漆,精致又美观,调准了音频,声应九音,可弹出柔润美妙的旋律。吴玉竹歌声一出,悠悠扬扬,悦耳动听,她拿到了第一名。从此,吴玉竹声名远扬,受邀将侗族琵琶歌唱到了上海、北京,唱到了瑞士。
“饭养身,歌养心。”吴玉竹笑谈,侗族琵琶歌改变了她的生活,让她认识了不同的世界,当上歌师以后周围人都说她的性格变得开朗了。有了生活的阅历,同一首歌不同年纪弹唱感悟并不相同,“因为领悟了侗歌的‘二十四孝’歌,我更懂得了尊敬老人的道理,而且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才使家庭十年如一日和睦。家庭是这样,社会也是这样。”
从未想过因为唱歌还能获得如此荣誉,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现在她觉得自己更有动力。从2005年开始,吴玉竹就到洋洞小学、盖宝小学义务教孩子们唱侗歌。上课没有收入,但她风雨无阻地坚持下来。如今,已是三所小学的第二课堂老师,她说:“我是传承人,培养出更多的年轻人,是责任更是义务。”
“通过努力,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上了侗族琵琶歌,也有更多人加入到琵琶歌的传承中,我感到非常高兴。”吴玉竹欣慰地说,自己还会不断收学徒到家里传歌,坚持编歌记录生活。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姜雨熙
视频/黎平县融媒体中心 梅家斌 晏昕妮
编辑/吴蔚
二审/舒畅
三审/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