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削文山” 精准减负担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
开州坚持“三减三不减”规范文件管理
持续“削文山” 精准减负担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罗芸
“现在发下来的文件不仅数量减少了,内容上‘开门见山’的也多了。这不仅为基层减了负,也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到群众中去,到推动发展的一线去!”6月11日下午,在开州区敦好镇正阳村茶园里,镇党委书记刘勇感慨地说。
这天,他在正阳村茶叶种植核心区与该村干部、合作社负责人商量如何管护好茶园,为下一步发展夏秋茶作准备,并谋划如何提升茶叶附加值。
今年4月以来,开州区从“削文山”着手,通过整治形式主义,规范文件管理为基层减负。刘勇作为基层干部对此颇有感触,“以前每天要花不少时间阅读文件,其中不少与我们乡镇无关的也得读,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我们下村社的时间。”
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中,开州确定“三减三不减”:减数量不减质量,限制发文的数量,避免文件“长、空、假”,提升文件承载的信息质量;减程序不减效果,依托“互联网+”平台,深化大数据运用,优化考核机制,树立重实干、重实效的鲜明导向;减负担不减责任,将基层干部从无谓的文件和事务中解脱出来,同时让其充分认识到应负的责任不会减,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抓好本职工作的落实上。
据统计,今年4月、5月开州文件制发数量同比明显下降,该区力争全年全口径文件总量压减20%以上,持续深入为基层减负。
“瘦身”文件干货多
在开州区委办公室法规文档科,有一个用了近20年的红褐色木柜。其中有一格,专门用于近期下发文件的存档。
“每年5月、6月是进行半年冲刺、部署下半年工作的关键时期,文件制发也相对密集。”工作人员苟亚告诉记者,文件发放的数量情况如何,能从这个格子的空间直观感受到——往年同期存放的文件占据格子空间的2/3左右,今年却不及一半。
今年4月,开州区进一步对文件进行规范管理,规范编排文号,要求能不发文的一律不发;超出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以外的公文种类,不得制发;发文范围要准确选定,不得超范围下发给无关单位;对于违反规定的单位点名通报,针对问题一一制定整改措施,并完善长效机制。
此外,开门见山、不讲空话套话也成为提升文件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苟亚清楚记得,今年4月区里进一步对文件进行规范管理之初,有个别部门仍对文件进行“穿靴戴帽”:在“加强保障”这部分有6项措施,这份文件用了6个自然段、约900字来详细阐述。
“这些保障已经有相关政策作为支撑了,再详细阐述是无谓的重复,也让文件‘超重’了!”苟亚说。经过修改,“加强保障”部分的6项措施被一一点到,具体实施内容则被删掉——这部分内容缩至1个自然段,整份文件页数因此减少了1页多。
据统计,目前开州区下发到基层的文件,大部分从原来的5页左右缩减至3页左右。不少基层干部反映:现在的文件空话套话少了,“干货”“硬货”多了,需要认真领会的内容却有增无减。
数字赋能增益多
6月11日,文峰街道党的建设板块综合管理岗人员蒋永平,在“渝快政”上收到几个部门下发的文件。随着鼠标一阵轻响,这些文件通过系统被转送到街道对应内设板块进行处理;需要领导签字的,他转给领导后不到10分钟收到回音,再通过系统反馈给相关部门。
“以前处理文件以及文件附带的表格,要花掉我很多时间。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重复的,但不得不重复处理。”蒋永平摩挲着被使用得“包浆”的键盘,上面几个常用的按键已被磨得锃亮。
文件的处理,除了转发,有时还需要以纸质件形式及时反馈给区里相关部门。为此,蒋永平经常“跑腿”,“以前在远一点乡镇上班时,还要提前半天把文件送到城里的部门单位,花在路上的时间更多。”
去年以来,开州通过数字化平台推进相关工作,提升办公效率。特别是今年4月份以来,开州进一步要求各单位、部门以数字重庆建设为契机,建好用好基层智治“141”工作平台,发挥好“渝快政”“一表通”等数字化应用功能作用。
根据规定,通过媒体公开发布或通过系统实现的工作内容,不再印发纸质文件;定期开展公文写作和管理等培训,优化收发文系统流程设置;简化简便办文程序,完善自动监测提醒功能,确保“削文山”收到成效,为基层减负落到实处。
“通过数字化平台,我们归集了发文渠道,也可以更好地对制发的文件进行监督。”开州区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李豪表示,在减少文件处理流程同时,通过相关数字化平台加强了对下发乡镇、街道的白头文件、便签便函、工作提示等无文号文件的管控。
干部“转田坎”服务多
王凛是渠口镇组织委员。最近,她多了一个特殊的身份——“文件精减观测员”。
今年4月,开州选取部分重点乡镇增设了“文件精减观测点”,通过“以下看上”“以末端倒逼前端”的方式,对“削文山”的情况进行监测督促、纠偏止偏。
“这份工作并不轻松,但想着能够通过我们少数人的付出,换来大多数人可以腾出更多时间进农家、到一线,还是觉得有所值、有所得。”王凛告诉记者。她每月底要对自动办公系统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进行分类梳理,确认其类型、数量、规范性,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后上传至区里;在平时工作中,要注意收集基层干部对发文数量、内容的反馈意见,确保“减负”有实效,并提出优化建议。
“从这两个月的情况来看,我们乡镇收到的文件在数量上有了大幅下降。”王凛告诉记者,这种减负减到了基层干部的心坎上。
发文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文件制发少了,如何确保群众对政策的知晓度,如何保障基层工作落到实处?
“以前不少政策和部署确实是通过文件进行层层传达。现在发文少了,基层从无谓的文件中解脱出来,我们基层干部就主动送政策、送技术到田间地头,确保工作落到实处。”王凛介绍。
6月11日下午,渠口镇雨势不小。作为铺溪村包村干部的王凛,与驻村工作队、镇农服中心技术人员来到村里,宣传枳壳的季节分类管护措施。
枳壳是铺溪村的支柱产业,发展面积1000余亩,涉及种植农户238户。受今年雨水偏多影响,枳壳的虫害比往年明显增多。
几名干部逐个走访村里的8个“微网格”,宣传打沟渠、排积水的方案,以减少雨水对枳壳生产的影响,同时向农户科普在虫害发生初期,如何利用物理方法治理等技术。
“这两个月看到干部的时间更多了。他们宣传发展政策,还把防治技术送进村,解决了我们最头痛的问题!”种植枳壳的村民陈邦平高兴地说,“这种‘转田坎’的干部最贴心!”
热门相关:从港综签到成为传说 余生不再有你 千夫斩 春秋我为王 一世倾心:误惹腹黑师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