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海运职业学院:产学合作,打造“蓝色工匠摇篮”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探索“专业与职业对接、学业与岗位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合作,打造“蓝色工匠摇篮”

5月31日,在唐山海运职业学院的航空器部件及维修实训室,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老师(右二)带同学进行模拟训练。河北日报记者王育民摄

5月31日,笔者在唐山海运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海运学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教室里看见,在几乎占满一面墙的鱼缸里,养有小丑鱼、兰寿金鱼等多种观赏鱼。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喂鱼、换水、观察“鱼宝宝”生长……

“我们把教室变成水族馆,把书本上的知识融入实践中,就是让学生更好掌握水产养殖技能。”海运学院海洋工程学院副院长李飞介绍,海运学院办学突出一个“海”字,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便是最具特色的优势专业之一。

海运学院坐落在渤海之畔的曹妃甸新城,是我省第一所海运类高等职业院校。自2020年成立以来,海运学院积极探索“专业与职业对接、学业与岗位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努力打造“蓝色工匠摇篮”。

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 “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

整理线束,拆装紧固件,安装保险……5月31日,在海运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的航空器部件及维修实训室,在一台飞机发动机模型旁,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老师王丽正带着几名同学进行模拟训练。

“再过不久,2024年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飞机维修赛项(高职组)就要举办,我们要做好每个细节,争取获得好名次。”王丽说,在学校的支持下,学生们有不少机会参加省市乃至国家级的职业技能大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镀金”。

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海运学院以比赛为契机,不断挖掘专业内涵,突出专业优势,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增强学生的新技术学习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海运学院践行‘依托海运设专业、根植区域谋发展,围绕产业办专业、工学结合促质量’的专业建设理念,探索创新‘岗课赛证’融通的综合育人模式。”海运学院校长李佳圣说,2023年以来,学校申报厅级及以上科研课题19项,获批2项河北省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师生在省级及以上技能竞赛中获奖57项,首届1954名学生顺利毕业,就业率达到96.01%。

国际邮轮乘务管理、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集装箱运输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笔者发现,在海运学院开设的专业中,有许多具有“海”特色。

“我们坚持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让专业设置和调整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海运学院校长助理刘强介绍,学校专门制定了重点专业遴选与建设管理办法,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培育特色亮点。

2023年,该校新增设烹饪工艺与营养、中西面点工艺、新能源汽车技术、运动健康指导4个专业,目前海运学院共设有42个专业,涵盖财经商贸、交通运输、装备制造等12大类。

海运学院对标国家标准,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广学业学分制,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求。

不断扩大校企合作“朋友圈” 精准培育高技能人才

5月20日,在海运学院职教周活动启动仪式暨“现代学徒制”拜师仪式上,多名学生与来自相关行业企业的技术能手结成师徒。

“让企业技术骨干成为学校专业老师,这是校企‘双主体’育人的有效路径,也是海运学院走出的一条现代职业教育特色办学道路。”李佳圣说,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对校企合作方式有着更新更高的要求,海运学院正加快步伐,让“双向奔赴”更精准、更高效。

依托海洋特色,海运学院金帆海事培训中心于2023年4月26日正式开班,填补了唐山市船员培训机构的空白。“针对国内外海员紧缺现状,我们加强培养海事人才,通过组织申办海船船员等学历教育的培训资质,全方位多层次地服务航海事业。”海运学院金帆海事培训中心负责人说。

5月31日午休刚过,海运学院烹饪实训中心便热闹起来——同学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有的认真练习切菜刀工,有的在模具上挤出一个个漂亮的“奶油花”……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设置了中式烹调、中式面点、西式面点、西餐刀工雕刻等实训室,授课老师均为行业技能高手。”海运学院商务旅游学院教研室主任盛嫣迪介绍,学校还与多家酒店和相关餐饮企业建立了长期实习、就业合作关系,为其输送技术骨干和管理干部,让学生实现对口就业。

西式面点专业大一学生赵志旭在这里找到了未来就业方向:“老师不仅教西式面点的做法,还教成本核算、管理技能。毕业以后,我打算开一家自己的蛋糕店!”

拓展校外岗位实习基地412家,12个专业开展人才订单式培养,9个专业实施中国特色学徒制……建校4年来,海运学院校企合作“朋友圈”不断扩大。

5月31日,在唐山海运职业学院烹饪实训中心,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练习刀工。河北日报记者王育民摄

访百企、聘百师、建百课 让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5月19日,海运学院有关负责人一行来到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秦皇岛金士国际葡萄酒庄有限公司等企业,就拓宽就业平台、加强校企合作等走访调研。

“为适应快速变化的科技创新趋势,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职业教育力量,我们创新开展‘三百计划’,即访百企、聘百师、建百课,访问企业、聘请行业专家为授课教师、校企联合开发核心与特色课程,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四链融合’。”李佳圣说。

立足曹妃甸,依托渤海湾,服务京津冀,海运学院本着这一发展理念,持续推动学校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

近日,经过全面评估与筛选,海运学院被确定为曹妃甸区重点群体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定点机构。

“2023年以来,海运学院培训中心深入挖掘地区人力资源优势,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积极与曹妃甸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建立紧密的政校合作关系,努力打造高品质的职业培训服务平台。”刘强说,目前,海运学院培训中心已申办多个热门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涉及水生物动物苗种繁育工、水生物动物饲养工、水生物病害防治员等。

5月20日,海运学院邀请乐亭县、曹妃甸区、滦南县组织部门及各县(区)乡镇工作人员、村“两委”成员和相关企业代表等,开展“党建‘手拉手’——校地强互动校企深合作”第十个职教活动周政企校联谊活动。

在活动期间,校地多方举行座谈会,就村企、校企、校地合作达成意向,将通过党建、教育、科技等进乡村的方式,助力地区海水养殖、海员培养、电商直播等产业发展,为乡村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任务,职业院校拥有与乡村产业链联系最紧密的人才与科技资源。”李佳圣说,当前,学校正谋划推进“十百千万工程”,即与十县共振、与百乡互动、与千村对接、为万户点亮致富新希望。(河北日报记者王育民通讯员于春梅)

■记者手记

办“当地离不开”的职业教育

毕业生成为当地企业技术骨干,校地合作往来密切,助农志愿活动有声有色……办校4年来,海运学院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身影随处可见。

“服务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固有特征,当地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专业课程就该开到哪里,人才就定制供给到哪里。”海运学院校长李佳圣说,产教融合对职业院校的要求,就是彰显“当地离不开”的使命担当。

如何让当地离不开?海运学院探索出自己的模式——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契合,学校发展与区域同频共振,教学改革与区域需求联动,技术研发与企业需求耦合,社会培训与区域发展融合,职教资源与区域共建共享。

离不开,就要深度融,打造共同体。对职业院校来说,就是讲“当地方言”,食“当地烟火”,创“当地故事”。

如今,随着当地向海发展的步伐加快,跨境电商、海运、港口服务等产业逐渐成为蓝色新引擎。海运学院依托自身资源优势,联合当地政府、企业,着力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学院、海运产业学院、河北港口职业教育集团、中国匠谷——曹妃甸港口服务产教融合联合体等,让职业教育大有作为。(河北日报记者王育民)

热门相关:间谍的战争   神级幸运星   农家小地主   邪王独爱:娘子不准逃跑   奉旨成婚:悍妃训夜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