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0亿元科创基金落地北京经开区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北京经开区”)政府投资基金体系再添一块拼图。6月23日,据“北京亦庄”官方公众号消息,近日,北京经开区设立了首期规模10.01亿元的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基金(以下简称“科创基金”)。该基金将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引培等方面的引导作用,衔接种子基金和产业升级基金形成政府投资基金体系。

实际上,除了北京经开区,海淀区、昌平区及怀柔区也在不断强化金融赋能科技创新。有关分析指出,科创基金的设立不仅能支持区域科创企业的发展,还能引导更多科创企业入驻北京,发展壮大北京科技创新产业。此外,在科创基金运作的过程中也应注意,建立公开、透明的投资决策机制,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和严格的尽职调查,合理的退出机制及与市场化基金形成互补的政府投资基金。

股权投资形式更灵活精准

针对新设立的科创基金,北京经开区财政审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科创基金原为北京经开区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政策(以下简称“原科创资金”),已支持区内近80家企业累计获批专利2000余项,成功推动了一批优质“三城”(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科技成果落地经开区。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随着北京经开区四大主导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加快布局六大未来产业,在吸取原科创资金政策优势的基础上,聚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主要围绕符合国家、北京市及经开区战略布局的科技企业开展直接股权投资,重点投向四大主导产业及六大未来产业领域中的早中期科技型企业,在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提供各类增值服务。

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此次设立的科创基金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是其股权投资的方式更适合初创企业发展,一些初创企业未来科技创新走向并不确定,股权投资不会对其造成压力;二是该基金有明确的目标,从而有较好的针对性。

“科创基金的设立不仅能支持区域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还能引导科技创新企业入驻北京,发展壮大北京科技创新产业。”盘和林进一步补充道。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认为,北京经开区新设立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基金,意义在于深化金融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进一步激发科技企业创新活力。股权投资形式相较于原科创资金政策,具有更灵活和精准的优势。通过直接股权投资,基金能更直接参与到科技企业成长中,为其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并伴随企业成长,分享其成功带来的回报。这种形式投资不仅能更好满足科技企业融资需求,还能通过资金纽带加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联系,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政府投资基金体系进一步完善

据悉,科创基金的设立将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引培等方面的引导作用,衔接种子基金和产业升级基金形成政府投资基金体系。

在此前举行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新闻发布会(以下简称“发布会”)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彭锐锋表示,为进一步强化金融赋能科技创新,提升成果落地转化的效率,北京经开区形成了“自然科学基金—种子基金—科创基金—产业基金”的投资基金体系,覆盖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落地的全过程。

“自然科学基金、种子基金、科创基金、产业基金在区域科创成果产业化过程中各自扮演着重要角色。”朱克力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基础研究,为科技创新提供源头活水;种子基金则针对初创企业,为其提供早期资金支持,帮助其渡过创业初期的风险期;科创基金聚焦于中早期科技企业,提供成长阶段的资金支持,助力企业快速成长;产业基金关注成熟企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并购重组,实现更大规模发展。这四个基金相互衔接,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落地的全环节投资基金体系,为区域科创成果产业化提供全方位支持。

实际上,为完善区域投融资体系及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北京经开区在2022年就设立了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据彭锐锋介绍,为加速优质科技成果转化,经开区每年安排4亿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以股权投资形式支持创新型企业接续发展。截至目前,已成功支持了近80家科技企业取得一批创新成果。在成果转化方面,支持了一批优质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在区内转化落地;在企业培育方面,累计38家企业获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其中12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应与市场化基金形成互补

科技成果转化是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国家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自2014年明确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以来,北京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北京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090.9亿元,同比增长10.3%。“三城”落地“一区”技术合同成交额9.7亿元,同比增长93.8%;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190.7亿元,同比增长106.5%。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在此前发布会上表示,能取得上述成效,首先,离不开北京市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法规体系;其次,也得益于较为完备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其中就包括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助力小微科技企业发展。2023年底,推动设立北京市人工智能、医药健康、信息技术、机器人等4只百亿级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并推动设立首期规模50亿元的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支持帮助一批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成果转化落地。

除了北京经开区,海淀区、昌平区及怀柔区也在不断强化金融赋能科技创新。例如,在已有的自然基金体系下,海淀区又成立了海淀原始创新联合基金,在全国范围内首次采用“市—区—企业”三级共同出资;昌平区在全市率先建立政府性投资基金管理体系,出台科创金融政策,壮大多层次资本市场和母基金群,设立北京自然科学基金昌平联合基金,政府性投资母基金群规模已达到360亿元,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怀柔区则设立了北京怀柔科学城科技创新投资基金、怀柔硬科技产业发展基金等产业基金以及国家自然基金委区域联合基金、市科委成果转化专项、北京自然科学基金—怀柔创新联合基金等政策资金。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对北京商报记者指出,在科技创新基金运作的过程中也应注意,建立公开、透明的投资决策机制,确保资金投向真正有价值和创新潜力的项目,投资决策应基于深入的市场调研和专业的项目评估。同时,对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的尽职调查,评估其技术、市场、财务等多方面的风险,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包括定期的项目进展评估和风险控制措施,以及政府投资基金需要在适当的时候退出投资项目,以实现投资回报并循环投资。退出机制的设计应考虑到市场环境、项目成熟度和资金需求等因素。另外,政府投资基金应与市场化基金形成互补,避免过度竞争。明确政府投资基金的定位和特色,重点支持具有战略意义或市场失灵领域的科技创新。

北京商报记者 金朝力 程靓/文 张笑嫣/摄

热门相关:首席的强娶豪夺:离婚365次   北宋大丈夫   视死如归魏君子   新建文件夹   极品医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