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7”,解锁黄埔大沙基层善治平安密码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姜晓丹 岳桐

广州黄埔区大沙街道地处贯通黄埔“三城一岛”立体空间南北交通“总动脉”科丰路和广州“东进”发展战略广园东路的交汇处。辖区内有5个城市社区,2个转制社区,来穗人员和流动人员较多,社会治理存在一定难度。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增速,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更新过程中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日益增加,基层治理形势更加复杂多变。

发生纠纷怎么办?解决问题该找谁?……为了更好地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大沙街以“1+3+X”工作模式统筹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力量,打造“五老”调解工作室构建多元调解格局,总结“七步工作法”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实践。这些“1、3、5、7”的数字背后,正是大沙街积极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夯实平安建设根基的生动实践。

大沙街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接待来访群众。

矛盾纠纷调处“1+3+X”模式,让解纷“力往一处使”

大沙街根据辖区特点,探索构建了“1+3+X”基层矛盾纠纷调处模式(“1”为街道政法委员,“3”为综治办主任、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X”为矛盾纠纷化解具体涉及的职能科室或社区),旨在寻求矛盾纠纷化解成效的“最大公约数”,让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可以“有力都往一处使”。

“感谢你们这一年来为我们到处奔走,帮我们拿回工资!”今年3月,三名工人代表为大沙街送上锦旗,以感谢街道综治中心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为100余名工友化解劳动纠纷,拿回工资800余万元。

2023年1月,大沙街辖内某产业园项目拖欠100多名工人工资。街道了解情况后,迅速召开研判会议,由政法委员牵头,制定详细的化解方案。随后,大沙街综治中心组织大沙街应急办、大沙派出所、区劳监大队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建设公司、工程分包公司、工人代表逐一进行协商调解。从当天下午5点至次日凌晨,历时10余小时,最终在多方的沟通努力下,建设公司和工人代表双方达成协议,建设公司承诺在约定日期内支付工人工资。

随后两周,大沙街综治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大沙街应急办、党员网格员分批次前往现场追踪工程款到账情况,确保工人工资可以如期发放。然而,在2023年3月,情况发生变化。由于建设公司的汇款账号被当地法院冻结,无法进行汇款。经过初步沟通无果后,大沙街综治中心相关负责同志与该案工作小组一起前往公司账户所在地进行协商,成功从公司账户中提取400余万元,发放到工人手中。

事情一波三折,此后不久,该公司因经营不善,申请破产清算,100多名工人的工资发放再度受阻。大沙街综治中心及时与工人代表沟通,再次联动多部门全程跟进。最终,100多名工人的工资全部清偿,这起烦“薪”事得以圆满解决。

据大沙街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黄碧峰介绍,“1+3+X”基层矛盾纠纷调处模式强化政法资源的集成化整合,优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衔接,推动矛盾纠纷化解责任的有效落实,对群众诉求能快速响应并发挥部门解纷的最大效能。

群众向大沙街综治中心赠送锦旗。

通过这种联动治理的模式,大沙街有效缩减矛盾纠纷化解流程,进一步提高治理效率,更好地满足辖区群众多层次、多类型的矛盾纠纷化解需求。2023年以来,大沙街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达99%,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

民间智囊“五老”调解工作室,让调解既讲理又走心

“老大哥,我和你说,这个事情你得这么想……”在大沙街综治中心的“五老”调解工作室里,调解员老龚和居民老罗在促膝长谈。

老罗最近与辖内某医院发生了纠纷,双方就经济赔偿事宜沟通无果,协商一度陷入僵局。老龚是“五老”调解工作室的一名人民调解员,得知老罗与自己一样都有当兵经历后,他决定先聊往事,再谈“正事儿”。于是,两人共同回忆峥嵘岁月,忆苦思甜,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老罗也对老龚建立了信任。敞开心扉后,老龚发现了对方的心结,寻到了化解纠纷的突破口。老龚循循善诱,与老罗先讲情,再讲理,耐心分析事情利弊,释法说理。最终,老罗打开心结,与医院协商成功。

茶杯一拿,心扉一敞,很多矛盾就在推心置腹的聊天中渐渐消弭。发挥群众智慧和力量,引导老党员、老干部、老代表、老军人、老教师等人民调解员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正是“五老”调解工作室建立的初衷。针对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大沙街综治中心“对症下药,因人制宜”,邀请与纠纷当事人有相似经历或背景的调解员参与,基于双方有相似经历的身份认同,调解员能够迅速拉近与当事人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建立彼此的信任,能更有效地找到化解矛盾纠纷的突破口。

“五老”调解工作室调解员参与矛盾纠纷调解。

“我们很多老同志见多识广、处事经验丰富又很热心,让他们参与调解,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黄碧峰介绍,大沙街综治中心还定期邀请法官、律师等专业人员为“五老”调解工作室的调解员授课,为他们讲解调解工作方面的法律知识,让人民调解员既能走心,又能讲理,还懂法律,做到以“情”促和,以“理”服人,以“法”止争。

2024年1月成立以来,“五老”调解工作室累计成功化解或参与调解矛盾纠纷10余宗。该工作室凭借独特的人员构成、精准的调解策略以及高效的运作机制,探索出一条汇聚民间智慧、融合专业力量的矛盾纠纷化解新路径。

此外,大沙街通过打造网格员调解工作室,充实多元解纷治理格局工作力量。以网格力量赋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网格员履行兼任人民调解员职责,及时发现并调解婚恋家事、邻里及物业管理等纠纷。截至2024年5月,大沙街已建成网格调解工作室7个,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96宗。

基层自治“七步工作法”,让群众共享治理成果

旧楼加装电梯是许多老旧社区改造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大沙街大沙北社区也不例外。该社区共有11个小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达25.2%。老旧小区没有电梯,居住在高楼层的老人出行十分不便,因此加装电梯成为他们共同的呼声。然而,加装电梯的费用怎么算?高低楼层对于加装电梯存在诸多矛盾怎么处理?面对这些难题,大沙北社区党委书记龙玮琪和同事们在工作过程中,探索总结出一套基层协商共治的工作模式——“七步工作法”。

“七步工作法”实行“收集议题、确定议题、议前调研、议事协商、公开公示、跟踪落实、群众评价”七步流程,制定协商议事规则,确保居民可以充分表达意见,实现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从“做群众工作”到“和群众一起做工作”的转变。

大沙北社区定期在“广场前”“树荫下”等公共空间组织居民议事会,“加装电梯”正是在居民的你一言,我一语中确定下来的“议题”。充分了解群众的诉求后,龙玮琪与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逐家逐户走访,收集社情民意。在此期间,龙玮琪多次组织楼栋长、党员志愿者、居民代表等组成“调研团”,前往附近有成功加装电梯经验的小区“取经”,让居民代表在加装了电梯的楼栋里亲身感受低楼层住户家中的采光、通风情况。充分的议前调研,让许多住户逐渐打消顾虑,同意加装电梯。

在筹备加装电梯工作期间,高、低楼层住户对是否同意加装电梯持不同意见。针对该情况,龙玮琪灵机一动,想到了低楼层住户一直被下水道堵塞的问题所困扰,是否能借此机会,把两件事情合并解决了呢?龙玮琪连夜与加装电梯筹备小组商议,提出“我同意和你一起装电梯,你同意和我一起换管道”的方案。接下来的一周,龙玮琪与社区工作人员就该方案一一上门与住户协商。经过一周的努力,小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3楼以上的住户共同出资为整栋楼更换新的排污管道,解决低层住户下水管道堵塞的问题,且高层住户给予低层住户一定的经济补偿。至此,加装电梯一事终于获得小区全部住户的同意。

随后,社区将电梯加装的设计方案、居民议事协商结果、群众决策结果进行公示,有效消除居民的疑虑和担忧。在加装电梯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楼栋长、网格员及时跟进工程进展,将电梯加装落实情况定期通过居务公开栏、社区大微信群等平台进行公开,接受居民和社会的监督。

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大沙北社区共成功加装电梯32台,解决了1500多户、500多位老人、120多位弱势群体爬楼难的问题。小区里的梁阿姨,因行动不便多年来未曾下过楼,电梯加装完成后,她终于可以坐上轮椅下楼晒太阳了。梁阿姨笑着说:“感谢社区的同志们,实现了我们这些老人家多年的心愿。”

“加装电梯成功后,我们邻居之间的关系更和谐了。802房的邻居知道我年纪大腿脚不灵便,经常去市场帮我带菜回来。”家住二楼的刘阿姨高兴地说。通过邻里间有商有量地共同解决社区问题,大家之间的感情更好了,社区氛围也更加和谐。

通过“七步工作法”,大沙北社区先后解决了小区微改造、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安装、停车困难等问题,充分体现了大沙街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探索与实践。

如今,大沙街的基层社会治理取得新成效,辖区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被大大激发。大沙街“1、3、5、7”基层善治平安密码,不仅解锁了更高效有力的治理方式,也为人民群众打开了一扇更温暖、更和谐的幸福大沙之门。

热门相关:林氏荣华   情事:八头身美女   重生九零娇娇媳   爆萌宠妃:狼性邪帝,吃不够   我真不是暴发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