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限度降低旱情带来的损失
本文转自:山西日报
6月24日,汾河二库加大水库下泄流量,出库流量由5.5立方米/秒增至21立方米/秒,全力保障汾河中下游农业灌溉。眼下,正值“三夏”大忙时节,但持续的高温干旱,对我省夏播和已出苗作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全省强化协同、多管齐下,最大限度降低旱情带来的损失。
5月以来,我省晴热少雨,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40.5%,平均气温偏高1.8℃,土壤失墒较快,旱情发展迅速。6月17日,农业农村部对河北、山西、山东、河南4省启动农业抗旱三级应急响应。俗语说,“春争日,夏争时”。6月—8月是粮食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夏收夏播,季季压茬。面对高温干旱的双重“烤”验,全省各级各部门要以时时放心不下、事事心中有底的责任感,抢抓关键农时,落实关键技术,千方百计做好抗旱保苗工作。
烈日炎炎,全力调水“解渴”是抗旱关键。在运城大禹渡灌区,引来的黄河水沿着田间沟渠流进农田,为刚抽出新叶的玉米解了燃眉之急。该灌区充分依托先进的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精准供水、精准调水、精准配水、精准计量。在临汾市洪洞县,汾西灌区引来汾河水,极大缓解了农民对旱情的焦虑。在吕梁市,柏叶口水库与文峪河水库联合运用,增加了沿汾河县域的农业供水量。在应对这场旱情中,我省大水网骨干工程正发挥着抗旱保灌主力军作用。要进一步用好蓄水、引水、提水、调水等多种手段,做到应灌尽灌、应浇尽浇。同时要算好“节水账”,多使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精打细算用好抗旱水源。
墒情不足,田间农技指导是保播保苗的有力支撑。近日,在汾阳市的田间地头,农技专家对杂豆基地开展旱情调研,对于因旱情仍未播种的农田,建议更换成生育期更短的杂豆品种。在清徐县的高粱种植点,农技专家指导高粱种植户采用深耕松土、耙耱保墒、覆盖地膜秸秆等方法,增强雨水入渗速度和入渗量,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墒情。近期以来,全省1万多名农技人员深入50多个县、500多个村的田间地头,指导近万农户查苗情、查墒情,全力抗旱保苗。要继续围绕重点地区和主要农作物,按照“下沉一线、包市包片、奋战100天”要求,做好进村入户技术服务,切实减轻旱情对农作物的影响。
科学应对旱涝灾害,统筹协同是重要保障。苗情、墒情、水情、雨情、灾情,每一项变化都要及时掌握。近日,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水利厅、省应急管理厅、省气象局制定《科学应对旱涝等自然灾害奋力夺取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预案》,强调各部门要建立应急联动机制,信息共享共用、及时会商研判。虽然旱情仍在持续,但旱涝急转的风险也不可小觑。有专家提醒,长期干旱会让人对暴雨洪水产生麻痹思想。眼下,即将进入“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各地须增强对旱涝急转的警惕意识,严阵以待,防范短时强降雨、局地暴雨等极端天气,统筹抓好抗旱与防汛工作,有效形成防灾抗灾减灾的最大合力。
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粮。农时不等人,天气干旱不能靠天等雨,要多措并举,造墒播种、抗旱保苗。对旱涝急转同样不可掉以轻心,要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加强灾害监测预警,排查风险隐患,备足救援救灾物资,全力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陈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