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堤防拍“CT” 科技助力江西防汛

本报讯 何华丹、信息日报全媒体记者涂文华报道:在防汛减灾工作中,通过科技手段提高抢险效率十分必要。连日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江西省防汛形势日益严峻。作为全省水利科技创新中心和水利“智库”,江西省水科院充分发挥“硬核”科技作用,防御水患。

无人机上阵空中巡查隐患

近日,在丰城市药湖联圩,几架无人机沿着堤坝河道进行巡查的画面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不远处,停留着一辆贴有“防汛抗旱应急监测——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标识的移动应急车。原来,这是江西省水科院堤防险情监测专家在用无人机开展洪水现场险情监测。

“前方同事利用无人机开展险情监测,我在后方移动应急车上可以查看无人机航拍回传的实时画面,并通过洪涝灾害应急迅捷监测移动平台实时分析航拍数据,在短时间内可实现大面积隐患排查工作,为防汛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监测专家组组长黄萍向记者介绍。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无人机搭载的可见光、热红外、三维激光扫描镜头,还能准确判断人的肉眼不易识别的险情点,有效扫除险情“盲区”“死角”,切实保证险情监测更加全面、高效。

据悉,近年来,江西省水科院通过无人机与卫星遥感、无人船探测等手段,开展堤防险情实时监测、无人船水下险情隐患探测等智能识别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性科研成果。在2020年鄱阳湖流域超历史大洪水防御中,该技术成功应用于永修县九合联圩、共青城市共青联圩和浆潭联圩等重点险段,效果显著。

堤防“CT”来助力隐患探测更精准

6月28日14时,江西省水科院防汛专家戴国强正带队在新建区港北联圩忙碌着。“我们正在使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险情隐患,就像在给堤防拍‘CT’,能够精准有效探测隐患。”戴国强向记者介绍。

历时4个多小时,他和组员们最终对港北联圩堤段300米左右范围进行隐患探测,发现渗漏通道2处,并将探测结果及时反馈至一线防汛责任人员,为防汛工作提供了精准有效的技术指导。

据介绍,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堤坝安全隐患的应急抢护能力,江西省水科院围绕水利工程隐患探测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重点在隐患探测的无损检测关键技术、控制要点上下功夫,特别是将高密度电阻率法隐患探测技术应用于堤防抢险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在2020年鄱阳湖流域超历史大洪水防御中,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组被省防指授名为“机动组”,累计发现隐伏渗透通道近50处,为防汛抢险争取了宝贵时间。

热门相关:医门宗师   重生之男神追妻忙   嫁入豪门后我养崽盘大佬   明尊   99次离婚:厉少,请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