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轻松“走南闯北”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吴春霞何钢
“以前的金宁新路由于道路狭窄,走私家车都困难。要坐公交车只能步行到和燕路上的安怀村东站,虽然离家门口只有600米的距离,但也要步行五六分钟。”居民丁先生告诉记者,今年5月鼓楼区金宁新路完成拓宽改造,优化调整后的319路公交车不仅路过家门口,还衔接1号线、3号线和7号线三条地铁线路,“现在不论是向北去江边玩,还是向南往城里去,出行都很方便!”
近年来,南京以重大交通工程为突破口,不断完善城市立体交通网络,道路通行效率持续提高,让市民的出行体验和“幸福指数”不断刷新。
记者从南京交通部门获悉,目前我市对内已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地面公交为网络、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为延伸和补充,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多元公共交通网络体系;对外铁路枢纽“一环两跨九线”的线网格局已基本形成,沪宁杭合形成“一小时高铁交通圈”。
“公交+地铁”,公共交通满意率连续三年99%以上
13条线路近473公里,南京轨道交通的发展改变的不仅是出行方式,更是生活方式。
家住句容的王生一直在南京孝陵卫附近工作,过去每天跨市通勤自驾在路上的时间就要2.5小时。2021年,南京地铁S6号线(宁句城际)开通后,从句容崇明站坐地铁到南京马群站换乘2号线到孝陵卫站,最快只要55分钟。地铁通了,也让王生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更多了。
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给在江宁大学城读书的丹丹带来的则是生活圈的延伸。“以前从不敢去百家湖、新街口逛街,路上‘堵不起’。”丹丹说,地铁5号线南段开通后,换乘便捷,“在南京,想去哪里,距离不再是问题。搭乘地铁,我在南京可以轻松‘走南闯北’。”
从2021年到2024年6月底,南京地铁先后开通S6号线、1号线北延线、7号线北段和南段、5号线南段。13条地铁线“成网效应”加速释放,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体系,为居民提供出行“最优解”。
打通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出行体验变得令人愉悦。据高德地图推出的2024年一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南京在特大城市中“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数”排名首位。
记者了解到,过去三年,南京公共交通满意度稳定在85%、满意率稳定在99%以上。南京在全国率先实现“区区通地铁”,目前仍有11条在建轨道线路齐头并进。在乡村,农村居民的出行条件也不断提升。溧水、六合、浦口、高淳、江宁先后完成省城乡公交一体化达标县(示范县)创建任务,全市达标率100%。
从“走得了”到“走得好”,编织出百姓幸福生活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不断聚集,城市逐渐扩容,居民对出行的需求不再是“走得了”,而是变成了“走得好”。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百姓日常关注的“头等大事”——交通出行,看作城市发展中的“民生大事”。
南来北往最快只需要10分钟车程,“一脚油门”的事。现如今,生活在江南江北两岸的居民,过江越来越便捷。
由过去几年建成一条,到后来每两年至少建成一条、每年至少开工一条,南京目前投用的过江通道已增至13条,实现铁路、公路、城市道路、城市轨道等不同功能需求以及桥梁、隧道等不同形式的过江通道体系。“十四五”期间,我市预计将再建成3条过江通道、开工2条过江通道。
城市的另一端,宁马高速公路上,还有一座拥有16条匝道的“巨无霸”立交——油坊桥互通,市域范围内连接7条道路,是省内最大的互通改造工程。2021年建成通车后,每天承载超14万辆车通行,南京西南片区百万市民直接受益,从河西、岱山、板桥新城前往市区,早晚高峰可节省半小时左右。
油坊桥互通还与八卦洲长江大桥、绕城公路、江北大道、江心洲长江大桥共同构成南京绕城公路环线,不管市民身在南京城何处,只要进入城市快速路,绕城公路环线最远两头开车1小时内可达。而绕城公路环线和绕城高速环线又一起将南京城周边十余条高速公路连接成网,有效提升了交通出行效率,南京“两高两快”的城市路网格局基本形成。
与此同时,打通“断头路”的进程也在不间断推进。今年上半年,南京跨区“断头路”重点项目东麒路北延西半幅正式通车,运行以来,大大方便了仙林、麒麟两地居民互通。
记者从市建委了解到,随着南京“井字加外环”快速路、“经六纬十”主干路网构建完善,主城路网建设从增量新建转入路网织补与完善结构为主。今年,我市将继续推进7个“断头路”项目建设,除东麒路北延、S338等项目,经天路南延、机场二通道等也在不断刷新进度。值得期待的是,位于软件谷和“两桥”区域的梅苑南路跨秦淮新河大桥已经完工,即将开通,届时将有效便利区域交通,惠及市民出行和城市发展。
近年来,南京持续推进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截至目前,我市铁路枢纽基本形成“一环两跨九线”的线网格局,铁路运营里程51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68公里,沪宁杭合形成“一小时高铁交通圈”。
过江通道和快速路的建设、纵横交错的轨道交通网络和公交线网,共同构建起四通八达、外联内畅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高效联通各区,“编织”出百姓的幸福生活。
“交通”领航打造国际门户枢纽,有力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宗仁表示,南京作为特大型城市,近年来围绕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定位,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全国少数同时拥有千万级大型机场、亿吨级港口和国家级高铁枢纽的城市,有力支撑了城市竞争力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在《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南京是江苏唯一被列为重点建设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记者了解到,市交通运输局当前正在开展《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研究工作,将针对如何整合资源要素保障、提升枢纽城市整体功能、实现综合效益等形成顶层设计,引领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省社科院研究员田伯平是省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多次指导该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与以往面向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布局规划不同,此次规划全面围绕要素集聚程度高、区域辐射能力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目标展开,更强调系统性和融合性。”田伯平说。
而在加快都市圈互联互通方面,南京还在开展《南京都市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等顶层规划和《南京北站综合客运枢纽集疏运体系规划》等专项规划,建立健全以南京为区域核心的城市外部交通网络,以实现南京节点国高网快速过境,支撑和引导城市空间拓展,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建设。
专家:用交通“大动脉”畅通经济“血脉”,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田伯平表示,只有交通运输“大动脉”活力满满,经济“血脉”才能更畅通。近年来,南京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已基本形成开放畅达、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绿色智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南京通过交通规划和建设,使得经济社会发展要素得到更均衡配置,让更多老百姓可以从中受益。在推动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融合发展方面,溧水、六合、浦口、高淳等区农村地区的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城乡老百姓可以共享交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在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方面,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更加顺畅,“公交+地铁”无缝换乘模式,不仅改善了居民的出行体验,城市通行效率也得到极大提高;在区域发展方面,南京加快都市圈建设,通过城际公交、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互通等推动都市圈一体化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南京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吸引众多创业者来此投资兴业,为集聚周边人才带来空间和时间上的便利,进一步提升了南京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也为未来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