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逐年减少,多行业严重缺人,香港鼓励中高龄人士就业的背后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白云怡】香港劳工处于7月15日宣布推出“再就业津贴试行计划”,即日开始接受登记,鼓励中高龄人士投入劳动市场。此举被认为是对香港当前严峻的人手短缺问题的又一次回应。而在这一措施的背后,或许还有香港社会结构和长期经济转型带来的更大挑战。

“银发族”继续工作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目前香港没有法定的退休年龄,除公务员和诸如巴士司机等特殊岗位有一定限制外,在大部分行业中,任何有意继续就业劳动的人,只要能够获得雇主聘用,就可一直工作下去。所以,香港60及65岁以上人口中选择继续工作的并不少见。记者在香港采访时,经常在街头或店铺中看到继续工作的“银发族”。

香港特区政府2021年的一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年全港65岁及以上人口约有145万人,其中劳动人口有21万人,是十年前的约3倍,劳动参与率达14.5%。而根据港府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一项为期三个月的统计数据,香港60至64岁的劳动参与率为48.8%。在职长者主要是从事地产、专业及商业服务业,约占30%。

香港经济学家、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部分长者继续工作,一方面是出于对退休金或退休储蓄不足的担忧,另一方面也有香港一系列社会、经济和制度因素。比如香港的健康状况和教育水平较高,且存在对在职长者更加友善的职场文化,市场对体力劳动工作需求减少等,这些都使得许多中高龄人士选择继续工作。

“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香港政府一直致力于促进长者就业。”梁海明表示,虽然香港没有法定退休年龄,但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香港特区政府作为本地“最大的雇主”,自2015年6月起提升新入职公务员的退休年龄,文职人员由原来的60岁提高至65岁,纪律部队人员由原来的55岁/57岁提高至60岁。梁海明表示,在港府的带头作用下,香港不少公营机构及私企开始效仿这些做法,为身体健康的长者提供就业机会,帮助缓解业界的招聘困难。

“人手荒”背后的“两个改变”

香港政府鼓励中高龄人士继续就业背后是过去几年内香港一个颇受关注的问题——劳动力减少和“人手荒”。据香港《星岛日报》此前报道,2023年底,香港的劳动人口为377.6万人,较前一年减少9.4万人,年跌幅达2.4%。报道称,香港许多行业都严重缺人,尤其是建筑业、餐饮业、医疗服务业等。

香港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立法会饮食界议员张宇人1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香港餐饮业人工短缺情况严重,人手缺口比例大约在20%到30%。“一方面是因为过去15年香港餐饮业扩张迅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新冠疫情期间餐饮业受影响严重,导致很多员工流失。”另外,香港餐饮业老龄化的情况也十分严重。港府统计处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务”行业中,40岁及以上组别的就业人士达到32.67万人,远多于其他年龄层;25至39岁为15.62万人,至于15至24岁只有4.05万人。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会长黄家和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目前全港有1.8万间餐厅,平均从业人员年龄为45岁。

为何香港如此“缺人”?梁海明认为,这主要是由两个“改变”造成的。一是人口结构的改变。香港的出生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当前老龄化现象严重,退休人口逐年增加,而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轻人数量不足以填补这一空缺。“二是经济结构转型的改变。按照粤港澳大湾区规划,香港要打造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这些年,香港也在致力于从传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向高科技和金融业转型,这些新领域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因此,除一些传统行业人手不足外,IT人才、理工科课程的老师等高端劳动力也十分缺乏。

香港需要什么人才?

在吸引高端劳动力方面,梁海明认为,除高薪、优惠政策外,香港更应为人才提供足够好的“软环境”和足够大的舞台,即更多发展空间和商业机遇。香港吸引人才要有新思维,不能仅靠优厚政策,还需要以生意吸引人才,以安居乐业的氛围吸引人才。此外,香港在注重吸引顶尖人才的同时,更应关注一些具备业务能力和经验的“中熟人才”。

公开信息显示,2023年香港特区入境事务处共收到超过22万宗各项人才入境计划申请,约13.5万宗已经获批,约9万名获批人才已经抵港。除了高端人才外,香港去年还实施了养老院舍输入护理员特别计划、建造业及运输业输入劳工计划,根据人手缺乏程度引进外来劳工。

不过,香港政府大力引进外部劳动力的举动也引发一些市民的疑虑。香港基层市民李先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自己对到底是否需要引入外劳持怀疑态度。他认为,港府在各行各业引入外劳势必会冲击本地人的就业,雇主也会因有外劳而压低本地人的薪水。现在已有一些本地人的收入因此下降。对此,梁海明认为,港府在吸引人才和外劳的同时要充分聆听香港本地居民的意见建议,更多考虑维护市民的利益,避免让他们感到自身利益被外来人冲击。与此同时,港府也应考虑加强对香港市民宣传有关吸引人才和劳工的政策解读,确保市民正确理解政策。

热门相关:夫人每天都在线打脸   非人类基因统合体   新书   秦吏   素描少女